1、申请者须是全国高校2026年应届本科毕业生;
2、学习成绩优秀,道德品质良好;
3、专业背景要求:
1)申请者应具有生物学、计算机科学、数学、物理、化学、医学、材料、电子等相关理工科专业背景,对交叉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愿意从事学术研究工作;
2)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的申请者,在选拔时将侧重于以下2个方向:
a. 机器学习的基础理论和算法(要求学生有比较强的数学或算法背景)
b. 机器学习的科学应用(物理、化学、材料、生物、力学等,要求学生有相应的科学背景)
4、英语水平良好。
备注:已退出“强基计划”的北京大学学生及其它学校“强基计划”(含退出)学生请勿报名。
1、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2025年夏令营申请表1份(北大模板中填写,见附件一)
2、个人陈述(关于个人学术背景、曾经做过的研究工作以及未来学习和研究的计划、目标等)1份(北大模板中填写,见附件二)
3、专家推荐信3封,专家须为所报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副教授(含)以上或具有相当专业技术职称。推荐信须由专家亲笔签字,且密封并在封口骑缝处签字(北大模板中填写,见附件三)
4、应届本科生需提供前两年半本科阶段成绩单(由教务部门盖章)1份,前两年半总评成绩排名证明(由教务部门盖章)1份(北大模板中填写,见附件四)
5、体现自身英语水平的证明,如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或TOEFL、雅思与GRE考试等成绩的复印件。
6、应届本科毕业生提交所在学校在学证明。
7、其他证明材料(如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或其他原创性工作成果的首页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8、承诺书(附件五)。
申请者应保证提交的所有信息及材料真实、有效、完整,如因不实信息或者伪造材料所造成的后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请申请人保留申请材料原件或副本,申请材料提交后一律不予返还。
备注:申请表中的“申请专业”请查看夏令营报名系统中的具体信息。
1、 网上报名
申请人请登录网址http://aaissummer.pku.edu.cn,注册并填写夏令营报名申请表。网上报名系统从即日起开放,网上申报截止时间为6月12日16:00。注意所有纸版申请材料信息必须与网报信息保持一致,否则视为材料作假。
2、 申请材料提交
1) 电子版材料:请将所有申请材料(除推荐信外)按照以上顺序合并成一个PDF附件在报名系统上传,命名为“姓名+学校+申报中心名称”;
专家推荐信上传方式为:学生本人在网报系统中填写完成所有报名信息并点击“保存”后,请点击推荐专家电子邮箱右侧的“发送邮件”按钮,推荐专家的相应邮箱会收到系统自动发送的推荐信上传链接,推荐专家本人点击链接上传专家推荐信后,学生的报名系统会显示“已上传推荐信”。三封专家推荐信全部上传完成后,可以点击“提交”按钮进行报名材料提交。
2) 纸质版材料:请将上述申请材料按顺序整理后一并装入A4大信封,并在信封醒目位置注明申请的中心名称。纸质材料接收的截止时间为6月13日16:00(以申请材料到达日期为准),过期不再接受申请。材料邮寄只接收EMS快递方式,如使用其他快递公司邮寄产生材料无法正常寄达等不良情况,后果自负。
请将申请材料直接邮寄至所申报的中心,各中心地址如下:
定量生物学中心(CQB)
快递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老化学楼东配楼301-3
收件人:姜老师 电话:010-62759595 邮编:100871
纳米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
快递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A405
收件人:张老师 电话:010-62767984 邮编:100871
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
快递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勺园5乙320室
收件人:席老师 电话:15110253329 邮编:100871
大数据科学研究中心、国际机器学习研究中心
快递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静园六号院203房间
收件人:贾老师 电话:010-62768630 邮编:100871
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CIBR)
快递地址:北京市昌平区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医科路9号院3号楼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B座 123办公室
收件人:邵老师 电话:010-81912671 邮编:102206
3、所有网报上传信息要与上交纸质申请材料信息完全一致,如发现不一致将取消夏令营资格。只在网上报名而未邮寄纸质材料者,或只邮寄纸质材料而未进行网上报名者,以及以其他方式申请报名者,其申请不予受理。申请人可通过查看个人注册邮箱或登录网上报名系统http://aaissummer.pku.edu.cn查询纸质材料收寄状态、材料审核状态与结果等信息(具体流程可查看夏令营网上报名系统操作指南),材料审核期间不接受电话或邮件询问进展情况。
http://www.aais.pku.edu.cn/tongzhi/shownews.php?lang=cn&id=1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