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优秀大学生之间的交流、加深青年学生对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前沿的了解和认识,并在招生政策方面为广大学子答疑解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拟于7月份举办2017年大学生“相约疾控”夏令营活动。 一、活动时间、地点 (一)时间:2017年7月份。 (二)地点:中国疾控中心昌平园区(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 二、主要内容 活动以专家讲座、卫生拓展、专业实践考察、师生见面、与在校研究生联谊交流等多种形式开展。 三、招收对象 [size=+0]预防医学、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等相关专业的2018年本科毕业生;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学等相关专业的2018年硕士毕业生。 四、申请条件 (一)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实事求是,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三)对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有浓厚兴趣,有志相关科学研究工作,有潜在的科研和创新能力; (四)英语水平良好,原则上达到国家四级水平(500分以上)或六级水平(450分以上)。 五、申请办法 申请材料将于报到时查验原件。 六、入选事宜 中心将以申请者的教育背景、学业水平、科研能力、综合素质为主要评价依据(同等情况下,按报名时间先者优先),对申请者进行资格评审,并于2017年6月20日前在中心网站通知公告栏目公布入选名单。未在公布的名单中的同学皆为未入选者,不再另行通知。 七、注意事项 (二)入选的学生参加活动时请带好本人学生证及身份证。 (三)凡入选夏令营的异地学生,可凭票据报销来京的火车票费(普通列车硬座/硬卧,高铁二等座),报销最高限为800元(限活动期间火车票),并免费提供夏令营活动期间在京集体食宿。离京交通费用自行负责。 (四)报到后要服从我中心安排,全程参加我中心夏令营活动。 (五)报到地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址:北京市昌平区昌百路155号),中心将安排人员在沙河高教园城铁站接站。 (六)联系方式 联 系 人:段老师、屈老师 联系电话:010-58900341;
[size=+0][size=+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size=+0][size=+0] 2017年4月20日
附: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生教育概况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是由政府举办的实施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技术管理和服务的公益事业单位。其使命是通过对疾病、残疾和伤害的预防控制,创造健康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人民健康;其宗旨是以科研为依托、以人才为根本、以疾控为中心。 [size=+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招生代码84501),目前设有13个院系所:中心机关、传染病预防控制所、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环境与健康相关产品安全所、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辐射防护与核安全医学所、农村改水技术指导中心和妇幼保健中心,另外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从2014年作为中心的一个院系所开始纳入中心研究生招生培养体系。 自1984年招收研究生以来,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与建设,中心现有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和基础医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涵盖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卫生毒理学等5个二级学科,基础医学包括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北京市重点学科)及放射医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均设有博士后流动站。2002年度开始正式招收和培养在职公共卫生硕士(MPH),2010年起,中心开始招收全日制MPH。研究内容涵盖了我国细菌病、病毒病、寄生虫病、艾滋病、结核病、慢性病、营养食品卫生、环境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妇幼卫生、农村改水、计划免疫及控烟等我国公共卫生的大部分[size=+0]研究方向。 在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曾排名第三,中心基础医学学科曾排名第五,中心病原生物学学科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北京市)。 [size=+0] 截止到2017年3月,中心现有研究生导师25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76名,硕士生导师154名,其中两院院士5名、全国十二届政协委员3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名、“千人计划”入选者1名。 目前,中心每年招生规模博士生约50名、硕士生约140名(60余名科研型硕士、30余名全日制MPH、50余名非全日制MPH),在读研究生约600人。 中心作为国家级专业指导机构,与省、市、县级机构共同构成我国四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网络,信息资源共享,工作协同,研究生培养现场丰富,也为中心毕业研究生就业去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中心毕业研究生就业去向主要为疾控机构,另有医疗机构、高校、科研院所、公务员等,毕业生中留京的占多数。 中心按照国家规定发放博士、硕士研究生助学金、伙食补贴,并设立学业奖学金。此外中心还加大研究生助教、助研和助管(以下简称“三助”)岗位津贴资助力度,努力为研究生创造“三助”岗位,根据研究生参与“三助”工作情况发放津贴,导师根据学生本人参与科研工作情况,给予一定的补助。 原链接:http://www.chinacdc.cn/tzgg/201704/t20170420_14225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