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链接:https://life.scnu.edu.cn/a/20230621/5880.html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3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报名通知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现拥有生物学和生态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学、生态学、药学和水产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课程与教学论(生物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学科教学(生物)和生物与医药工程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生物科学(师范)、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我院的植物学是广东省重点攀峰学科,生态学是广东省重点优势学科。“植物与动物学”在ESI全球排名进入5‰。拥有生物学和生态学2个博士后流动站,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学术交流,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我院定于2023年7月10日-12日在线下举办“2023年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优秀本科生暑期夏令营”活动。本期夏令营面向全国高校本科生,旨在为有志深造的青年学生提供了解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机会,促进各高校大学生对我院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研究生导师队伍的深入认识,进而选拔优秀大学生报读我院硕士研究生。因此,诚挚欢迎有意愿的各高校大学生踊跃报名参加。
一、申报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 2.全国高等院校生物等相关学科的在校三年级本科学生(2024年应届本科毕业生) 3.申请者须学习成绩优秀,外语水平良好。能获得推免资格学生优先考虑。 4.科研兴趣浓厚,具有较强或潜在的科研能力;或立志于从事高中生物学教学。 5.诚实守信,学风端正,未受过任何处分,无任何考试作弊或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二、活动安排 1.报名时间:2023年6月25日-7月5日 2.活动时间:2023年7月10日-12日 (申请人请于2023年7月5日17:30前提交申请,超过截止时间概不接受申请)。 3.活动安排:各专业介绍和专家学术讲座,并邀请相关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开设专题讲座,组织科学交流活动,促进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 4.活动费用: 夏令营线下举办。学院将为异地学校营员提供夏令营期间在广州的免费食宿(双人间),并给予部分交通补贴,广州地区高校学生不提供住宿和交通补贴。 餐饮:发放校内食堂餐券; 交通费:每人报销上限为500元的交通费,仅限汽车票,火车硬座票、硬卧票,高铁、动车二等座及以下的车票或经济舱机票【要求:需提供车票(如乘坐铁道交通)或带有本人名字的客票行程单;车票时间范围:夏令营活动前后3天的合理行程。如无法提供上述报销票据,则无法报销】。
三、拟招收人数 本期夏令营拟接收30名优秀本科生
四、申报材料 1.符合夏令营申报条件的学生,填写报名表(见附件一); 2.本科阶段成绩单(需加盖所在院系或学校教务处公章); 3.《个人简历》(PDF或WORD文档),包必须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学校、专业、英文能力、年级排名(示例:1/100)、科研和获奖情况,社会工作等,语言不限; 4.其他证明材料(如:能体现自身能力的获奖证书、英语水平证明包括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或TOEFL/GRE/GMAT/雅思成绩、或能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和成果的复印件等)。 (注意,请按以上要求将材料电子版请在2023年7月5日17:30之前打包发送到邮箱lsygb122@163.com。邮件和打包文件夹以“本科院校+姓名+2023夏令营”命名。申请人必须保证所提供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夏令营组委会将对材料进行审核,若在任何阶段被发现存在资料不实或弄虚作假等问题,将会被立即取消录取资格!)
六、录取工作 申请者的入选资格由我院夏令营组委会对本人的材料进行审核,确定入选名单。我院的录取通知将提前通过电子邮件或短信方式告知到申请者本人,申请人须在规定时间内确认是否参加,逾期未确认视为放弃本次夏令营资格。届时请留意通知消息,未接到入选通知的同学皆为未入选者,不再另行通知。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方老师 联系电话:020-85215535 电子邮箱:lsygb122@163.com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中山大道西55号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邮编:510631
【学院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始建于1933年,其前身是广东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1996年进入国家“211 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5年成为广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同年进入广东省高水平大学整体建设高校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世界一流学科”高校建设行列。学校现有广州石牌、广州大学城和佛山南海、汕尾4个校区。生命科学学院位于广州石牌校区。
随着学校的发展,生命科学学院审时度势,把握学科发展机遇,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生命科学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33年的广东省省立勷勤大学师范学院的博地系和于1951年成立的华南师范学院生物系,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原生物系拥有鱼类学家潘炯华教授、植物生理生态学家莫熙穆教授、植物生理学家潘瑞炽教授、动物生理学家许世彤教授等一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著名专家学者,奠定了学科发展的坚实基础。2002年,在原生物系基础上成立生命科学学院,扩充师资队伍,引进国内外一流人才,整合校内资源,先后获批国家生物学和生态学一级学科,成为生命科学学院建院后的发展里程碑,为学院后续发展提供了崭新的平台。2009年学院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称号。2021年学院党委获省委教育工委推荐参加教育部“全国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评选。
学院目前拥有生物学和生态学博士后流动站,生物学(涵盖10个二级学科)和生态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学、生态学、药学和水产等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科教学(生物)、生物学课程与教学论等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现有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3个本科专业。2021年获批生物与医药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生物科学专业于2019年被评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专业于2019年和2020年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工程专业于2021年和2022年先后被评为广东省和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植物与动物学”和“生态与环境科学”进入ESI全球排名5‰的学科,植物学和生态学分别被列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和优势重点学科。
学院建院以来,面向全国招生,招生范围覆盖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学院现已形成了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的学生遍布华南地区的教育、科研以及企事业单位,涌现出了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年获得者以及世界500强高管、广东省名师等优秀人才。学校积极、广泛开展人才培养,学生活动以赛促学。近5年来,学生在全国大学生生命科学竞赛、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本科高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
学院在长期的发展和建设中,建立了一支力量雄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184人,其中正高职称53人,副高职称35人,博士生导师42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双聘)、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入选者1人、国家重大人才项目获得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含海外杰青)3人、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青年)入选者3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重大人才青年项目获得者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教育部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人选1人、广东省引进人才计划高层次人才1人、广东省特支计划领军人才1人、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4人、广东省教学名师3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广东省引进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人、广东特支计划青年拔尖人才6人和青年珠江学者3人。
目前学院拥有广东省植物发育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昆虫发育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生态与环境科学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广州市昆虫发育调控与应用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市亚热带生物多样性与环境生物监测重点实验室、广东省华南牧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水产优质环保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省药食同源应用研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广东省生物学科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和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省市级科研教学平台。
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植物生理学》从1958年至今已出版了8版,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高等教育类)二等奖。在全国各大高校广泛使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学院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中国大学生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首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项,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4门,广东省本科生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广东省精品课3门,广东省研究生精品课程3门。
学院的科研工作成果显著。近五年来,学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国家基金委-广东联合基金重点等各类重大科研项目300余项,科研经费总计超过1.5亿元;学院教师在Nature Reviws Microbiology、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Plants、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Nature Communication、Trends in Plant Science、Trends in Biotechnology、PNAS等国内外权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获得了多项教育部自然科学成果奖和广东省级科技成果奖。
学院一贯注重开展国际国内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等单位开展本科生联合培养,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和国内众多高校及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学院充分发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毗邻港澳的优势,努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生物教师培养与培训基地、教育研究与政策咨询智库、教师终身学习与资源共享平台。
89载办学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学校几易校名,生物专业也数更其名,从博地系到生物系再到现在的生命科学学院,学院大楼几度变迁,虽历经沧桑,却弦歌不辍。一代又一代华师生科人秉承勷勤大学师范学院“研究高深学术,养成社会之专门人才”的优良传统,践行“艰苦奋斗、严谨治学、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筚路蓝缕,薪火相传,共同见证了学院的发展与繁荣。
夏令营活动申请表.do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