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立即注册

游客您好!登录后享受更多精彩

微信,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保研论坛微信公众号

关注
微博

联系
商务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联系

个人
中心

个人中心

Individual center

快速
发帖

顶部
查看: 10871|回复: 0

[夏令营招生简章] 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2023年(第三届)科创夏令营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212

回帖

4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55589
发表于 2023-6-8 15: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原文链接:http://wljsxy.xjtu.edu.cn/info/1019/1913.htm
“未来已来,逐梦前行”—— 未来技术学院2023年(第三届)优秀大学生科创夏令营

应国家发展战略之需、时代进步创新之需、培养科技领军人才之需,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于2021年7月正式成立,是教育部批准建设的全国首批12家未来技术学院之一。

作为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未来技术学院以“未来科技牵引、学科交叉支撑、产教融合驱动、开放探究教学”为建设理念,建设“科学家+工程师”队伍,拥有院士、领军学者、拔尖人才、青年优秀人才组成的校内导师队伍,龙头企业、一流科研机构知名专家组成的企业导师队伍,参与科技成果转化指导与服务的创业导师队伍。未来技术学院着眼未来科学技术领域与国家重大需求,不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协同育人,通过培养模式创新和革命性技术创新,培养具有科学家素养的工程师。

2024年未来技术学院拟在储能科学与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医工学三个学科方向招收研究生。为促进各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同时也为了全面考察并提前选拔综合素质强、创新创业潜力突出的优秀生源,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将于2023年7月举办全国优秀大学生科创夏令营,通过学术讲座、参观、项目实践等方式,为入营学员提供学习和交流平台,展示我院综合实力与培养特色。

诚邀各高校优秀大学生申请参加未来技术学院2023年科创夏令营活动。未来已来,逐梦前行!

第一部分 总体安排

一、活动时间

报名时间:2023年6月5日-6月30日

活动时间:2023年7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二、活动内容及形式

1.学院及各学科方向介绍;

2.院士、知名教授学术前沿讲座;

3.项目实践、科研实践平台参观等;

4.学院组织相关面试。

活动形式:科创夏令营活动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三、申请条件

详见第二部分各学科方向申请条件

四、申请方式及材料

1.学生填报:登录西安交通大学研究生报考服务系统(http://yzbm.xjtu.edu.cn/),报名项目选“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注册获取报名号,用报名号登录系统,查看相关规定,认真填写相关信息、上传材料后保存、提交。

2.上传材料:请申请者在报名系统提交以下申请材料的彩色扫描件(扫描件为PDF文件格式,合并生成1个ZIP文件后上传,文件命名格式:姓名--现学校-申请学科方向(储能/智能制造/医工学)。

(1)报名系统中填写信息完成后生成的夏令营申请表;

(2)学生证及身份证复印件1份;

(3)本科截至目前为止的成绩单1份(加盖学校或学院教务部门公章,含专业排名信息,排名方式可以所在院校推免生成绩计算办法为准);

(4)英语水平证明材料1份(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TOEFL成绩、GRE/GMAT成绩等);

(5)个人自我介绍1份(格式不限);

(6)其他证明材料1份(如已发表论文、各类获奖或资格证书,具有特长、竞赛获奖的学生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及详细说明)。

五、材料审核

学院于7月7日前组织专家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确定审核通过名单后由学院发布信息,申请者可登陆报名端查看审核状态。科创夏令营详细安排将另行通知入选者,未入选者不再通知。

六、优秀营员评选及相关政策

科创夏令营期间将进行优秀营员评选。对于2024年应届毕业的本科学生且被评为优秀营员者,获得所在学校2024年推免资格,正式接收推免生期间第一志愿申报未来技术学院,并按要求及时完成确认,根据专家组和导师团队意见,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录取为该方向免试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研究生。

七、注意事项

1.入营学员需于规定时间内(另行通知)在系统报名端确认是否参加,未在规定时间内确认者视为自动放弃参加科创夏令营资格;

2.营员提交的材料必须真实、准确,否则将取消参营资格;

3.未能参加科创夏令营的同学仍可关注我院后期的预推免招生活动。

八、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029-88963501(樊老师);

联系邮箱:wxpyb@xjtu.edu.cn

请及时关注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官方主页,重要信息将以通知公告形式公布:wljsxy.xjtu.edu.cn

第二部分 各学科方向具体介绍及申请条件

储能科学与工程方向

一、方向介绍

包含西安交通大学6大理工优势学科,师资团队由何雅玲院士、陶文铨院士、管晓宏院士领衔打造,交叉能动、电气、电信、化学等众多学科,形成了包括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杰青在内的各类人才以及来自国内著名企事业单位的行业专家在内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0483AC158D2DDB65EA6A14CCD40_885D29BA_458B2.png

二、申请条件

1.学科及专业背景

方向1(先进储能+碳中和技术):储能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化学、物理学等专业及近似专业。

方向2(电力储能装备与系统应用):储能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近似专业。

方向3(高效储能器件研发):储能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化学、物理学等专业及近似专业。

方向4(储能系统集成及优化调度):储能科学与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及近似专业。

2.学生能力要求

学生须为2024年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且需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a)所在学校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且前三年或者前五学期学习成绩排名在专业前20%;

b)所在专业为一流学科或在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排名B+以上学科,学习成绩排名在专业前10%。

满足上述条件,方可提交申请材料。

三、培养特色

1.选拔角度创新

着重考察学生的内驱力、创新精神和创业热情。

2.课程体系创新

采用项目驱动式课程体系,注重设计思维。

935D760F1F5AE92CC3F0D0CCC94_BA140B75_1984E.png

3.培养条件优越

整合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三个优势学科,以及化学、电子等八大储能相关学科优势资源,借助国家储能技术产教融合平台,提供科创空间,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73589C99016433135E4CBEFF2E9_99B68C95_4980F.gif

4.硕博贯通培养

实行硕博贯通式培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开拓创新、组织领导、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等综合素质。以储能的关键技术问题发现与解决为主线,灵活设置个性化培养环节。

5.教师团队强大

师资队伍中包括院士、国家级教学名师、长江、杰青、国内著名行业专家在内各类人才,交叉能动、电气、电信、材料、化学众多学科,形成校企融合、学科交叉的双师团队。

D10D8CF3B20349B8ACE814566A9_0BC8228F_8D5CC.png
28263E2298B3E7074B2EFACA4CA_01DD1E13_48DED.png 47B76A82CF6A4CFA81247A2C29C_7340755F_7DD3.jpg

6.直面国家需求

储能技术是推动能源革命和保障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核心技术,它的创新突破将成为带动全球能源格局革命性、颠覆性调整的重要引领技术。本方向将直接瞄准储能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为国家培养能源产业领域的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

7.勇于挑战自我

颠覆传统学习方式,以项目为牵引,以兴趣为导向,大量采用采集式课程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律、自强、自信精神,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培养需求。

8.就业渠道多样

学生可根据自身特质进行发展路径规划,可选择包括创业、龙头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或深造等多个出口。

智能制造工程方向

一、方向介绍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强国”战略的核心技术路线,它把先进制造技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进一步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组织效率,为第四次工业革命提供强劲的驱动力;是面向第四次工业革命制造业发展要求,深度融合机械工程、新一代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控制科学等学科而形成的新形态学科方向。西安交通大学依托未来技术学院、钱学森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开设智能制造专业,打破“学科化、院系制”,以智慧学镇“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为新起点,与航空工业等龙头企业联合打造了“校企深融、实战育人”的创新模式——“为国铸器、智造未来”。

未来技术学院智能制造方向由国家级领军学者陈雪峰教授和梅雪松教授担任责任教授,由谢友柏、卢秉恒、蒋庄德、李应红、Nandi等院士担任顾问。目前拥有国家级领军人才10人、国家级青年人才12人、大院大所的总师/带头人10人。近年来,承担了973计划、863计划、两机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00余项。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空天往返动力、柔性航天器、空间在轨制造、设计科学、智慧工厂、智能运维、智能机器人等。近期聚焦空天往返动力与智能制造领域,培养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卓越工程技术人才。

智能制造工程方向立足新工科培养理念,打造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体系,塑造学生高尚价值观、坚韧性格和大格局,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创业意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大科学组织与协作能力,使学生站在高端制造产业技术和产业最前沿,对创新和产业具备高度敏感性,掌握高端制造基础理论和先进制造领域相关技术。以项目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卓越工程人才,造就未来领军、总师、大师型创新创业人才。

二、申请条件

1.学科及专业背景

智能制造工程是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型学科方向,拥有智能制造、机械工程、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工程力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管理科学等专业或相近专业背景均可报考,该方向以项目驱动培养,鼓励学生采用采集式和知识图谱的方式学习。

2.学生能力要求

学生须为2024年应届本科毕业生,且满足下列基本条件之一:

(1)所在学校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前三年或者前五学期学习成绩排名在专业前20%;

(2)所在学科为一流大学建设学科,前三年或者前五学期学习成绩排名在专业前10%。

满足上述条件,且有志于探索前沿科学、聚焦国家重大任务、勇于创新或创业者,可提交申请材料。

三、培养特色

1.研究生培养目标特色:按创新型与创业型人才培养。(1)创新型人才培养面向国家和企业重大科技需求,通过科技项目申报制和团队攻关的方式,以解决一项重大科技问题为目标,培养学生探究现有技术缺陷和创新性解决问题的能力;(2)创业型人才培养面向市场重大需求(B端为主),导师组和学生团队共同开展项目选题和技术研发,提升学生团队对技术的市场需求敏锐性,提升团队组织与协作、营销与管理等能力。

2.授课与学习方式特色:团队式教学与授课,项目制核心课程与采集式学习相结合,形成项目驱动式课程体系,理论结合实践。实践课程体现产品研制流程,包含选题与评审、总体方案设计与评审、详细方案设计与评审、制造工艺方案设计与评审、实验测试方案设计与评审、实验结果分析与评审等环节,培养实践能力、表达能力和项目过程管理能力,课程趣味性强,例如包括冷流小火箭设计与控制实践、小卫星结构设计与制作实践。

3.研究形式特色:以项目为驱动,以学生为中心。采用一级学科交叉、校企融合导师团队的培养模式,为每位研究生配备以主导师(学科A)、合作导师(学科B)、企业导师(龙头企业)组成的导师团队,团队人数不低于3人;为每位研究生提供高端共享平台的制作实验场所(提供公共设备、工程师等支持)和充足的科研与实验经费支持;支持优秀的学生到航空工业等龙头企业入驻实习,到文昌、酒泉等地参观航天发射等机会。

95E6E1B2682C98A6A308F5A96D2_D9CB3920_10A39.jpg

西安交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平台

CD400CFEB75D5D1E44C6980BDCC_CCBAA936_A083.jpg 8CF2D0BE9F39D6138E4BA1484C3_5839D0A8_2C17F.gif
0BE8BE88E019DA490B97F000937_07DA3491_2E216.gif 7966F382B4547D7F8CF61270189_BA47B343_31DA4.gif

智能制造平台的科研环境

4.学生激励特色:充分考虑学生的贡献,在知识产权分配、创业股权中按贡献给予倾斜,提供一流的创新实践平台,提供市场分析、财务、团队管理等方面的培训,为学生团队创新创业提供坚实基础。

医工学(计算物理医学)方向

一、方向介绍

医工学团队由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一附院院长吕毅教授担任责任教授,由徐宗本、赵红卫、张平祥、张心湜、顾瑛、王辰等多位院士担任建设顾问,依托西安交大一附院、物理学院、电信学部、前沿院、机械学院、生命学院和材料学院等。团队长期从事基于声、光、电、磁、核等物理要素的医工交叉技术创新与器械、设备研发。近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共融机器人重大研究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陕西省创新团队等在内的课题100余项。

坚持以临床需求和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秉持“志趣导向、项目驱动、医校企联合、学科交叉、学生自主”的理念。按照“临床引导、项目驱动”式的培养方案,采用学生团队式自我管理、教师小组式指导,项目针对性课程设置和课题综合式训练模式。

二、申请条件

学生须为2024年应届本科毕业生,要求具有临床医学、基础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影像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工业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机械工程、信息工程、人工智能等专业背景,且满足下列基本条件之一者可提交申请:

1.所在学校为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2.所在专业在最新一轮学科评估中排名B+及以上。

三、培养特色

1.方向设定面向国家重大需求

本方向针对我国医疗领域的“临门一脚”,“卡脖子”问题,以临床疾病的现代化、信息化诊治手段为中心,应用声、光、电、磁、核以及人工智能等物理信息技术解决临床诊疗实际问题,契合国家重大需求。

2.毕业生就业渠道多样

针对国家重大需求,国家发改委初步决定在25家大型医院(含西安交大一附院)筹建国家医学中心,对本方向人才需求旺盛。同时,学生还可根据自身特质进行发展路径规划,可选择包括创业、龙头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或深造等多个出口。

3.培养目标定位

我国医工交叉发展具有巨大潜能,但与全球尖端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本方向培养目标定位高,通过集中优质导师团队、优质平台和优质项目,努力为国家培养跨领域高端复合型人才。

4.培养过程强调学科交叉融合

学科交叉融合是未来技术的重要特征,本方向打破原有医工交叉界限,采用多专业、多学院导师联合培养机制,融合科学家与医生思维,实现1+1>2的培养效果。

5.强大的教师团队和先进的培养平台

培养团队包括医工交叉领域的多位知名专家,培养平台包括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3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国家制造创新中心。同时,西安交大一附院作为第一批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单位,在未来的几年中对医工交叉平台还会有大量的投入。

6.全新的培养理念医工学(计算物理医学)方向坚持以临床需求和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秉持“志趣导向、项目驱动、医校企联合、学科交叉、学生自主”的理念,坚持“临床引导、项目驱动”式的培养方案。

7.团队式的培养模式

采用团队式的培养模式,学生根据项目和专业背景组建团队,自我管理。教师小组式指导,由医学导师为主,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工科导师为辅,教授学生工科知识,培养学生理工科思维能力。

8.灵活应用采集式教学方法

学生根据项目需要和自身教育背景,对所需知识点进行采集式学习,所学知识点与其所选方向课题相吻合并在毕业论文中得到体现的可给与学分。

9.鼓励创业

学生团队获得企业或政府等孵化项目投资支持,或学生团队完成过程考核并于创新创业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者,可申请休学创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保研论坛-保研信息分享交流平台 ( 京ICP备2023020782号-1

GMT+8, 2025-1-18 14: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