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立即注册

游客您好!登录后享受更多精彩

微信,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在线
客服

保研论坛在线客服服务时间: 9:00-18:00

选择下列客服马上在线沟通:

快速
发帖

客服
热线

18500349288
7*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

关注
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
顶部
查看: 7929|回复: 0

[夏令营招生简章] 中国海洋大学2023年“极地问题研究”夏令营 • 预通知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211

回帖

45万

积分

管理员

UID:89813

EE币:439281

积分:452362

发表于 2023-3-9 14: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原文链接:http://siapa.ouc.edu.cn/2023/0306/c17591a425791/page.htm


中国海洋大学2023年“极地问题研究”夏令营 • 预通知


为使关注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和法学院推免工作的广大学子能尽早了解相关信息,特发布《中国海洋大学2023年“极地问题研究”夏令营•预通知》(下称《预通知》)。本次夏令营由中国海洋大学极地研究中心、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和法学院联合举办,包括国际关系、国际法学两个专业,夏令营考核结果将作为前述专业2024年接收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重要参考依据。夏令营的推免条件与甄选程序等细节,均以中国海洋大学研究生院相关规定及《中国海洋大学2023年“极地问题研究”夏令营招生简章》为准。

一、“极地研究团队”简介
中国海洋大学是国家“双一流”、“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极地研究团队”是我校重点研究团队,成果斐然,综合实力居学校前列。2009年,中国海洋大学正式设立“极地法律与政治研究所”,依托于原法政学院(现法学院、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学和政治学两个一级学科,开展对于南北极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的交叉研究。2017年“极地法律与政治研究所”升格为教育部直属的“国别和区域研究极地”——“极地研究中心”。目前,其已拥有全国高校中“编制”最大、横跨南北两极问题的研究团队,研究实力赢得国内外同行的认可。极地团队的国际交流获得学校的大力支持,团队成员活跃于各大国际极地高端会议,高频次接待来自北极国家的访问者,合作研究成果丰硕,为学生创造了优越的交流环境。
e0e583b0-9951-438f-9bc5-d43c34518a62.jpg
47e91403-ff45-4182-a906-bc0bb3eb476e.jpg
中国知网“北极”相关国际法和国际政治中文文献发表机构分布示意图(截止到2023年2月)

极地团队是国内极地研究领域最重要的团队之一,参与了《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以及多项国家极地方面的立法、规划的编写;创立了中俄学术界常规化和制度化的交流平台——中俄北极论坛;是国内最早加入北极大学联盟的高校;连续出版《北极蓝皮书:北极地区发展报告》,并设有“极地与海洋门户”网站(www.polaroceanprotal.com),吸引了中国和北极国家一流北极学者(参见网站“研究团队”和“顾问团队”)的加盟和关注。

十余年来,中国海洋大学极地研究团队依托学校极地研究的跨学科联合创新优势和业已建立的国家极地战略决策和规划、立法等重要咨议智囊平台优势,充分利用国际交流层次高、密度大的特长,打造了国家极地立法与政策制定的核心智库团队,目前正朝着建设成为国家级极地战略核心智库、国家海洋与极地管理事业人才培养基地、国际一流的极地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极地问题国际交流中心和桥头堡的目标不断迈进。

二、“极地研究团队”学生培养
极地研究团队长期致力于人才培养,为学生搭建了优秀的学习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团队学生成果斐然、未来可期。
在国际层面,在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和中国海洋大学的支持下,极地研究团队学生多次前往北极国家开展国际交流或实地调研,参加“北极圈论坛”、“中国——北欧北极合作研讨会”、“北极前沿大会”、“北极:对话之地”、“中俄北极论坛”等国际性会议以及“国际北极夏令营”,与国内外极地研究领域的杰出学者、政要以及优秀青年进行交流。目前,中国海洋大学极地研究团队已与多所北极研究单位或高校搭建了制度化的合作平台,自2022年起,学校还开展了第一批促进与北极地区相关国家国际合作培养项目,未来将派出更多学生前往北极地区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由中心主办的“国际北极夏令营”已经制度化,并陆续派出学生参营。2018年8月,李晓伟、宋晗、邹琪三名研究生参加“国际北极夏令营”。2019年1月,邹琪前往挪威特罗姆瑟参加“北极前沿”大会及其他参访活动。2019年9月,极地研究团队朱刚毅、王丛丛、厉召卿、耿嘉辉等7名研究生再次参加了“国际北极夏令营”。目前,极地研究团队基本实现了“国际北极夏令营”参与的“全方位,全覆盖”。
4ff46628-3dc1-4fb0-b55d-13e1f59c13c4.jpg
团队研究生参加“国际北极夏令营”
在国内层面,在学校与两个学院的支持下,团队学生在第十一届中俄北极论坛、北极前沿问题学术研讨会、全国俄罗斯--欧亚研究高级研修班 、全国国际关系研究生学术论坛、国际关系学院学术论坛、现代国际关系青英论坛、中国海洋大学“极地与海洋研究生论坛(2022)”等学术活动中表现优异。在极地团队各位老师的指导下,团队学生在《国际问题研究》《美国研究》《东北亚论坛》《现代国际关系》《太平洋学报》《国际论坛》《俄罗斯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报》等知名中文核心期刊发文多篇;并多次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学习奖学金和学术奖学金等。

在优秀的学习环境中,极地研究团队的学生戮力同心、互帮互助、奋发有为、干霄凌云,受到各大高校以及用人单位的青睐。毕业生的升学及就业率达100%,其中大多数毕业生考入复旦大学、吉林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进一步深造;其余研究生则进入中宣部、全国人大法工委、国家发改委、外交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等单位继续实现人生价值,也已经有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毕业后走上国内重点高校教学科研岗位。他们普遍反馈,在极地研究团队中收获的研究经历和实践经验为其进一步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

在此,我们真挚地向各位学子发出诚恳地邀请,欢迎前来参与中国海洋大学2023年“极地问题研究”夏令营,欢迎前来认识海大、报考海大、加入海大,与优秀的海大师生和极地研究团队共事!

三、营员基本要求
1. 报名参加夏令营的对象为高校全日制三年级本科生(2024年夏季应届毕业生)。
2. 本科学校需有保送推免资质,其他条件无限制,唯才是举。
3. 学科背景无限制。
4. 成绩优异,预计能获得所在学校的推荐免试资格。
5. 对极地与海洋问题研究有浓厚兴趣,并具有研究创新潜质。
6. 具有科研经历,且研究能力出色者,以上标准可适当放宽。

四、可提前准备的申请材料
1.研究设计:申请者可在意向专业(国际法学、国际关系)领域内任选研究议题,格式不做统一要求。
2.本人自述(2000字左右,重点包括学术经历、专业理解、未来学习计划和个人未来目标)。
3.本科阶段成绩单原件1份,前三年(或前5学期)总评成绩排名证明(双学位学生同时附双学位成绩单及排名),各类成绩单及排名均需加盖有责任人签字的教务公章。
4.获奖证书复印件各1份。
5.体现英语或其他种类外语水平的证明材料1份。
6.能够证明自身研究经历和研究能力的材料,如发表在期刊、报纸、网络上的文章;国际国内会议上的发言稿(须有参会证明)等。
7.学信网的《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1份。

注:请在正式通知下发之后,将上述材料按规定格式上传到报名系统。学生所申报的各种信息和申请材料务必真实,如有不实,学校将取消其营员资格。

五、关于夏令营的其他说明
具体日程请以夏令营正式通知为准。
在此期间,如有咨询事项,
国际关系专业:请致信邮箱posummercamp2023@163.com或电话0532-66787570;
国际法学专业:请致信邮箱gyx6707@163.com或电话17860810818。

中国海洋大学国际事务与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海洋大学法学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保研论坛-保研信息分享交流平台 ( 京ICP备2023020782号-1

GMT+8, 2024-6-28 23: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