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01招生简章
01暑期学校申请条件(1)拟于2022年7月毕业的应届本科生且有志报考2022年研究生的同学。学员需具备良好的数理及英语基础,对有机合成化学、应用生物化学、功能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新能源材料化学、环境化学与微生物学、食品化学等领域具有浓厚兴趣。
(2)具有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资格者优先。
02暑期学校内容本届暑期学校主要包括:学术交流、实验中心介绍、读研生活分享、保研经验分享等。具体举办时间为2021年7月12-13日,敬请期待!
03联系我们联系电话:0755-26534421;
有意向报名的同学请尽快加入暑期学校交流qq群:982079972
报名链接:ehall.szu.edu.cn/yz/ybm(报名截止时间为7月10日)
PART
02学校简介
近几年,随着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不断推进,学校的综合实力持续快速增强,在社会中的显示度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5月11日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了2021年度中国学科评级结果。深圳大学上榜学科共计24个,其中A级学科10个(含化学),B级学科12个,C级学科2个。 在“2021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中,深圳大学24个学科上榜,其中通信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纳米科学与技术、仪器科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科学与工程、电力电子工程、化学工程等9个学科排名进入世界前100。在公认的四大权威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和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深圳大学保持近年来快速上升的势头,2020年分列国内高校第31、32、33和16位,平均排位前30位。
PART
03学院简介
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是理工类综合学院,成立于2006年8月,其历史可追溯至1985年建立的深圳大学应用化学系和1995年建立的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化学与生物学系,现设有化学系、环境工程系、食品科学与工程系以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系。学院拥有三个省级教学科研平台:广东省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环境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广东省柔性可穿戴能源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个市级重点实验室:深圳市功能高分子重点实验室、深圳市新型锂离子电池与介孔正极材料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石墨烯复合锂离子动力电池正极材料工程实验室、深圳市环境化学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六个研究中心(院):食品科学与加工研究中心、水科学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低维材料基因工程研究院、深圳大学分子科学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大气复合污染控制中心、纳米传感与分子诊疗技术研究中心。学院拥有良好的科研环境和测试平台,科研仪器设备总价值超过1亿元,包括核磁共振波谱仪、拉曼光谱仪、X射线小角散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设备。学院现有化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近900人。拥有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理学)、材料与化工专业学位硕士点,在校硕士研究生近500人。
学院拥有一支实力雄厚、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10人(专任教师86人),其中教授25人、副教授35人,占教师人数的70%,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83人。学院特别注重海外优秀青年教师的引进和培养,其中78%的教师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学院还聘请了多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担任特约教授,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教授吴奇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王光谦先生,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孙学良先生等。
近五年来,学院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04项,省级科研项目52项,市级科研项目113项,科研总经费超1.5亿元。发表SCI论文10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获得专利授权88项,其中专利产业化转让5项。2018年7月化学学科成功跻身于ESI全球排名前1%,2020年进入ESI前0.5%,2021年环境科学学科成功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荣获广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国际交流
为大力提升学院国际化水平,为学生提供国际优质教育资源,联合培养能够掌握世界科技发展前沿,具有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深圳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已于2019年设立学术交流基金:3-5万/人,定期选拔外语水平高、学习成绩优异、综合素质突出的学生赴海外合作高校(如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进行中长期交流,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国际学术竞争力。
研究生就业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研究生就业前景良好,就业率几乎100%,深圳目前有336家上市公司,同学们就业环境良好,选择多样。同时学院为拓展学生就业平台,先后与近20家单位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如:深圳市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深圳市福田区环境监测站、深圳市一品轩食品有限公司、深圳市环境科学技术中心实训基地等。学院还与深圳市雄韬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比亚迪锂离子电池有限公司等建立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
目前研究生就业去向主要为:升学深造、政府事业单位和企业。其中升学深造去向有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境内高校,还有香港理工大学、雷恩第一大学、美国斯蒂文斯理工学院等境外高校;政府事业单位去向有深圳市生态环境局、深圳市南山区荔湾小学、深圳市龙岗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