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促进不同高校、不同学科专业的优秀大学生互动交流,培养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增进全国各校优秀大学生对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及相关学科专业的了解,机械与车辆学院决定举办2021年全国优秀大学生暑期学术夏令营活动,按照北京市和学校新冠疫情防控总体要求,2021年暑期夏令营活动以线上方式进行。现将具体要求通知如下:
一、北京理工大学及机械与车辆学院简介
北京理工大学1940年诞生于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高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首批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学校现有教职工3400余名,汇聚了26名两院院士、47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教授、40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1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高层次人才和5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10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6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等;拥有2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9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研究中心、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拥有机械工程、动力机械及工程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点以及光机电微纳制造科学与技术北京市高精尖学科点,有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个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光机电微纳制造、工业与系统工程、机电储能科学与工程等3个二级新兴与交叉学科博士授权点,机械、能源动力2个专业学位工程博士/工程硕士授权类别。现有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含双聘),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双聘),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总体组组长1名,973首席科学家、国防基础加强重点项目负责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负责人11名,88人次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牵头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2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4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工信部研究型教学创新团队1个。
学院牵头建有国家级科研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科研重点实验室7个,实验室面积4.5万平方米,设备总资产近6亿元。主持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973基础研究项目、军委科技委基础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杰青/仪器专项/优青项目等40余项。2020年,科研总经费突破5.2亿元,教师系列人均到校科研经费超210万/年。学院推动了我国坦克装甲车辆传动技术两次跨代发展、我国军用动力与推进系统核心技术的升级和跨越发展,新能源汽车应用于奥运会、世博会、APEC和即将召开的冬奥会等,推动首都汽车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首次实现了制造中电子层面观测与调控,获得了系列重要应用和广泛国际关注。
2020年,学院总计授权国家或国防发明专利287项,SCI收录论文323篇,ESI高被引论文38篇,3人入选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近年来,牵头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国家级科技奖励8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一等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50余项。
学院是学校唯一的人才培养综合改革试点学院,培养“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成为德才兼备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重要基地。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基础课程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1个。在读博士研究生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北京市五四青年奖章。截至2020年,获北京市优秀博士论文、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优秀博士论文、中国内燃机学会优秀博士论文等20余篇。学院通过制度保障、条件政策支持等措施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并取得丰硕成果,2018年荣获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冠军,近三年在“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国家决赛荣获7金5银,位列全国高校机械类院系第一。2020年无人驾驶方程式车队荣获中国高校大学生方程式大赛唯一三冠王,翼昇节能车队获得壳牌全国汽车环保马拉松冠军。
学院拥有2个教育部学科111创新引智基地和7个国际联合实验室,与美、德、意、法、英等20余所一流大学设有本科生交换及联合培养项目、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双博士项目,建有对接国际一流大学课程体系的“机械工程全英文教学班”和面向留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机械工程”全英文研究生培养方案,在读学历教育国际留学生150余人。
学院是北京理工大学规模最大的学院,自学校KPI(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实施以来,学院KPI一直名列全校第一。2016年,我院机械工程学科完成国际学科评估,被世界知名学者组成的评估专家组评定为整体“亚洲一流水平”。2017年教育部学科评估,机械工程为A类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B+学科。2020年,软科学科排名机械工程学科位列全国第四,US News 排名全球32名。
作为中国知名的机械类专业学院,学院综合实力处于中国国内同类高校前列,为中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培养了大批杰出人才。学院从1943年延安自然科学院的机械工程系发展而来,本着为国家培养工业建设的专门人才为主要目标,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在国家各个工业领域做出了卓著贡献的人才,其中包括我国著名火炮总设计师苏哲子院士、著名车辆电动化领域专家孙逢春院士、著名车辆传动专家项昌乐院士、著名车辆设计专家毛明院士、原中共海南省委书记兼省长阮崇武、空军上将刘振起、原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总经理兼党组书记张俊九、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赵长禄、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党组书记焦开河、华瑞世纪集团董事长、中国绿色能源基金副主席、北理工校董会副董事长陈立光等杰出人才。
二、暑期学术夏令营接收对象
本届活动拟接收营员约150名,重点面向:具备较强学科专业实力的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和工业工程方向的优秀大学生;数学、力学、物理学等理工类基础专业方向的优秀大学生;自动化、信息科学、航空宇航、兵器科学以及其他相关专业的优秀大学生。其中重点关注有意愿直接攻读博士研究生或者有硕博连读意向的优秀大学生。本届活动还将吸纳30名机械与车辆学院优秀本科三年级学生共同参与夏令营活动。
各专业接收对象须满足以下条件:
1. 高校优秀本科三年级在校生;
2. 政治坚定,品学兼优,在校期间无违纪记录,在师生中有良好口碑;
3. 学习成绩优异,具有继续攻读研究生的愿望及潜质,对所报学科方向有浓厚兴趣;
4. 英语水平优良,国家六级达到425以上或者其他同等级别英语水平证明;
5. 性格开朗,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6. 可参阅优先条件:达到所在高校推荐免试生要求,且本科期间具有署名前二的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参赛获奖、专利、论文等)、本科期间荣获省部级及以上荣誉称号奖励。
三、暑期学术夏令营活动安排
6月18日—7月5日,营员报名;
7月6日—7月10日,营员报名资料整理、初审和选拔并通知参营营员;
7月12日—7月16日,举办学术夏令营系列活动。
导师的研究方向、学术成果、联系方式等可登陆机械与车辆学院网站
http://me.bit.edu.cn/index.htm查看。导师邮箱见学院官网师资队伍。
四、暑期学术夏令营政策激励
1. 优秀营员选拔:根据学院可接收推免生的名额并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确定;对入选的优秀营员发放优秀营员证书和推荐免试研究生拟录取证明(拟录取专业根据本人志愿及其在本届活动中所参加的综合考评组别和相关表现综合考虑确定)。
2. 优秀营员政策:(1)对于能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优秀营员”,届时可免复试直接录取到相应专业的推免生;(2)对于未能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优秀营员”,如报考我院2022年硕士研究生且入学考试分数达到我院相关学科专业复试分数线,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五、暑期学术夏令营报名办法
1. 2021年机械与车辆学院夏令营申请表(详见附件1)
2. 2021年机械与车辆学院夏令营报名信息表(详见附件2)
3. 本科成绩详细清单(从入校至大三第一学期末的全部考试成绩,加盖教务处公章或成绩单专用章)、学生本人身份证(正反两面)、学生证(封面及有学生照片那一页)、英语成绩单(如四/六级、托福、雅思等)、各类获奖证书、代表性研究论文等。
注意:
1) 请务必确保申请材料的真实准确性。一旦不实,不予录取。
2) 上述申请材料,均提交电子版。其中:第1项材料(附件1)word版本、签字盖章后的pdf扫描版各一份,并以适当名称命名文件;第2项材料(附件2)需excel版本,内容确保真实准确。
3) 所有电子版申请材料,请压缩为一个文件包(文件命名为“北海大学机械专业张某某”)并发送至:
yitao.88@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XX大学XX专业张某某申请2021年夏令营”。
4) 材料提交截止时间:2021年7月5日晚24:00
六、本校志愿者报名办法
请有意参加夏令营活动的本学院的2018级本科生同学们通过填写本校志愿者报名表(附件3)发送至
yitao.88@163.com;文件格式参照“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专业张三”;报名表命名格式参照“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专业张三——报名表”。
志愿者主要任务为与夏令营营员通讯联络并全程共同参与活动,建议有保研/考研意向的同学们积极参加,为研究生生涯打好基础。
注:组委会将会组织相关专家对各个报名者的资格进行审核,录取信息将于2021年7月10日24:00前进行邮件通知,请申请者密切关注自己的邮件。
活动组委会联系邮箱:
yitao.88@163.com.
联系人姓名:赵方老师
联系电话:010-6891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