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计算所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中心招生啦!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56年,位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是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领域历史悠久、成绩斐然的国有科研事业单位,是中国第一个专门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综合性研究的学术机构,计算所研制成果了我国第一台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并形成了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基地,我国首枚通用CPU芯片也诞生在这里,被誉为“中国计算机事业的摇篮”。过去和现在共有21位院士在计算所学习或工作过,计算所为我国两弹一星、航空航天、石油勘探等技术与产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更为我国计算机与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和产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中心
面向国家战略和信息产业发展的需求,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于2009年成立了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中心。中心致力于“通信与计算融合”交叉学科领域研发工作,在多个国家重大项目的支持下,面向未来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开展“通信与计算融合”基础理论、新型移动网络架构、5G/B5G关键技术研究,及核心设备与芯片研发等工作。多年来,中心共培养百余名Leader类型的优秀毕业生,任职于国内外知名通信公司、各类科研机构及高校、国内外知名互联网公司等,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无线通信团队目前共有成员400多人,其中员工300余人,学生近百人,是计算所团队规模最大的几个实验室之一。 我们的平台
移动计算与新型终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移动计算与智能通信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我们的师资 博士生导师4人
硕士生导师7人 万人计划,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北京市拔尖人才
我们的优势 高水平的导师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独有科研环境 优厚的津贴待遇 丰富多彩的活动 有机会前往悉尼大学和麦考瑞大学进行联合培养 更可获得双博士学位哦~~
我们的文化 团结·拼搏·知识·幸福
毕业生去向 知名通信公司 华为、爱立信、MTK、烽火等 科研机构/高校 NEC中国研究院、中科院科研院所、 麦考瑞大学、清华大学等 国家信息通信领域 国家网络安全部、国内几大银行等 各大互联网公司 百度、网易、腾讯、阿里、360等
招贤纳士 学术型硕士 专业型硕士 硕博连读生 直博生 普博生 博士后 实习生 我们希望您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数学、物理、微电子学等专业的学子,致力于通信与计算相融合方向的研究工作!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 010-62000712 工作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科学院南路六号 计算技术研究所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中心 简历投递邮箱 changbailing@ict.ac.cn (常老师) 注:请您在邮件标题注明以下信息(举例) 招生-硕士-推免-张三 招生-硕士-报考-李四 招生-博士-报考-王五 实习生-应聘岗位-赵六
在研课题 据不完全统计,无线中心承接纵向项目、横向项目数十余项,在卫星通信、5G、智能物联等方向研究成果显著。
成果展示 2018年11月22日,经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评审委员会评审,并经院长办公会议批准,中国科学院公布2018年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获奖团队名单,并于近日举办颁奖典礼。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联合北京中科晶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卫星移动通信终端芯片研制及产业化团队”荣获2018年“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由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亲自为团队颁奖。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院士亲自为团队颁奖 针对我国卫星移动通信产业发展面临的“缺芯少核”问题,突破了低功耗可重构芯片架构、自主矢量DSP核、高性能卫星通信协议栈软件、高并行度卫星通信信号处理、节带化处理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融合卫星移动通信、地面蜂窝通信和北斗导航的通导一体多模终端芯片并实现量产,解决了制约我国卫星移动通信产业高端核心器件供给瓶颈难题。
无线中心在基础理论和核心器件、协议软件、测试仪器、实验平台等关键技术领域上实现突破,成功研制了支撑空地一体大数据通信与云计算应用的超级基站、超级终端和仪器仪表,并成为计算与通信融合发展时代的国际引领性团队,当前已获得“移动计算与新型终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移动计算与智能通信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北京市4G工程公共服务平台”等部委级实验室机构称号。
学术交流 主办国际高端研讨会 计算所品牌会议,自2014年起,于北京香山已成功举办五届。先后有近20位院士和行业顶级专家参加的国际高端会议,吸引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等国际知名华人学者。
举办国际旗舰学术会议 主办了CHINACOM 2012、中澳Workshop、The 5th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ame Theory for Networks等国际会议。作为主要成员组织了IEEE旗舰级国际会议WCNC2013、ACMWSDM 2015、IEEEICC2014、ICC2015、GLOBECOM2015、GLOBECOM2016、ICC2019等,提高学科影响力。
博士联合培养计划 博士联合培养:与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麦考瑞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签署《博士生联合培养协议》,定期选派优秀博士生前往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已输送4名博士生分别赴悉尼大学、麦考瑞大学学习,其中1人获得悉尼科技大学教职,3人留在中心任职,并有2名博士获得中科院与悉尼大学的双博士学位。 短期学术交流:支持学生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肯特大学、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等全球知名高校进行交流访问。
中泰前沿信息通信技术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曼谷创新合作中心、清迈大学签署了三方信息通信技术战略合作协议,并完成了“中科院计算所-清迈大学前沿信息通信技术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本次协议的签署和联合研究中心的建立旨在通过中科院曼谷中心的支持,由中科院计算所与清迈大学共同推进信息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有效促进该技术在电动摩托车、智能旅游、智能社区和智慧农场等领域的应用,同时有效推动双方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产学研落地转化等方面的合作,架起促进中泰两国友好发展的桥梁。
Dao 导 Shi 师 Feng 风 Cai 采 石晶林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移动计算与新型终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移动计算与智能通信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常务副主任;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北京市百名科技领军人才。北京邮电大学客座教授,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特聘教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客座教授,澳大利亚卧龙岗大学无线通信实验室客座教授。主要从事无线通信技术与计算技术的融合研发工作。作为负责人主持并完成国家科技部863、工信部国家重大专项、北京市科委、中科院多个重大科技项目。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申请发明专利40余项,提交标准提案3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一项,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科技成果转化奖特等奖一项。
原进宏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科院“百人计划”学术帅才引进者。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电子工程与技术学院首席教授,同时任无线通信研究实验室主任。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移动与无线通信、信息论与差错编码、Turbo码与迭代处理、空时编码、MIMO OFDM以及WCDMA。曾参与众多与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项目,如:澳大利亚政府、法国政府、中国政府、爱立信、NEC、北电网络、Agere、Lucent科技、韩国ETRI以及CSIRO等。
周一青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周一青,中科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博导,IEEE高级会员。1997年及2000年于东南大学分别获学士及硕士学位,2004年于香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目前为中科院计算所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宽带无线通信技术,包括通信与计算融合、异构网络、协同传输、绿色无线电等。主持和承担了国家基金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等多个项目。研究成果获得2011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和2012年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二等奖,入选“十二五”北京市基金优秀成果汇编。 已在国际国内知名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超过100篇,其中包括以第一作者发表的IEEE系列期刊论文12篇,完成中文著作一本,英文书章三篇,已申请3项美国专利。获得IEEE ICC2018,ISCIT2016,PIMRC2015,ICCS2014,WCNC2013最佳论文奖,2011年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 担任多个国际知名期刊的Associate/Guest Editor,包括IEEE TVT,IEEE JSAC,WCMC,ETT和JCST,担任IEEE ICC2015 Symposia Co-chair, GLOBECOM2016及ICC2014 Symposium Co-chair, WCNC2013 Tutorial Co-chair,ChinaCom2012 TPC Co-chair,IEEE GlobeCom2011 Workshop Co-chair等。获得2014年度IEEE TVT期刊最佳编辑奖,2017年度ETT期刊最佳编辑奖。
田霖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移动计算与新型终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长期从事宽带移动通信、计算与通信融合领域的研发工作,共主持了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近期发表EI/SCI论文50余篇,中英文专著3本,多篇论文获本领域国际旗舰会议的最佳论文奖;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9项,提交国内外标准提案35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项。曾先后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北京市专利奖等,并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北京市青年拔尖人才,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中国科学院青联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
杨小军
正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 移动通信领域资深专家,具有丰富的通信技术研发及管理经验。其本人曾先后担任TD-SCDMA以及TD-LTE国家重点项目的项目经理,并在2011获得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
苏泳涛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主要研究方向为卫星通信和移动通信的传输理论与关键技术。先后主持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中科院科技项目共8项,在IEEE Trans. Signal Processing、IEEE Wireless Comm.、IEEE Trans. Comm.、ICC、WCNC等国内外学术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申请和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主持研制了自主化的通信矢量处理器核及多颗无线通信基带芯片、我国第一代卫星移动通信信关站通信分系统等,研究成果获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特等奖、中关村十大创新成果奖。
韩娟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目前主要从事移动通信物理层技术、测试测量技术研究及系统设备研制。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内首套卫星移动通信专用测试系统(含射频一致性测试系统及协议一致性测试系统);作为核心骨干人员参与“空天地一体化终端芯片研制及产业化”,获得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多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中科院重大项目。在完成上述项目的同时,在国际学术会议及期刊上发表论文14篇;申请发明专利12项,已授权7项;申请软件登记3项。
胡金龙
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卫星移动通信关键技术研究及系统研制工作。组织成功研制了面向我国第一代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终端芯片、信关站、测试仪表等核心器件和关键设备,相关成果均已规模应用。负责或参与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科院重大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等项目10余项,已申请专利60余项,论文30余篇,获得“中国专利奖”(排名第1)、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奖(排名第2)、“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2)以及“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排名第2)。入选“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中科院北京分院“启明星”优秀人才。
莫志峰
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 2005年起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工作至今,主要研究移动通信终端的多核并行处理及低功耗技术,研究内容包括终端基带芯片的并行架构及其软件设计、并行处理和流程控制设计、低功耗设计、自适应射频优化和量产校准测试方案。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863课题等多项重大课题研究与设计开发工作。入选中科院计算所百星计划,并获得中科院计算所优秀科研人员奖。
王妮娜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主要从事基带算法设计、超级基站基带架构及算法设计,研究内容包括未来网络物理层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异构多核平台的物理层并行调度与控制,基于软件无线电的积木式基带软件设计,支持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的研究。目前在研课题两项,发表期刊及国际学术论文论文15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
钱蔓藜
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双博士学位。主要从事无线通信资源管控关键技术研究及协议软件系统设计工作,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国家宽带无线重大专项、北京市科技计划、中科院重点部署项目等重大科研任务,带领团队成功突破无线通信协议软件中低功耗、多维度资源协同调度等关键技术,先后研制出了3G、4G、5G及卫星通信等多制式通信协议软件原型系统,发表论文19篇,专利授权11项。作为核心成员之一,先后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关村十大创新成果、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奖等奖励。
小编已经介绍实验室的大致情况了喔~~是不是已经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那就赶紧投递您的简历,快快加入我们吧。重要的事情要再说一遍~~
招贤纳士 学术型硕士 专业型硕士 硕博连读生 直博生 普博生 博士后 实习生 我们希望您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数学、物理、微电子学等专业的学子,致力于通信与计算相融合方向的研究工作!
联系方式 咨询电话 010-62000712 工作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科学院南路六号 计算技术研究所无线通信技术研究中心 简历投递邮箱 changbailing@ict.ac.cn (常老师) 注:请您在邮件标题注明以下信息(举例) 招生-硕士-推免-张三 招生-硕士-报考-李四 招生-博士-报考-王五 实习生-应聘岗位--赵六 雄厚的科研实力,前沿的研究方向,和蔼的导师们,可爱的师兄师姐们,丰富的课余活动~~现在就差优秀的你噢~~快来加入我们的大家庭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