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 dhs@mailoa.tsinghua.edu.cn
附:2020年各专业方向招生导师介绍
西方科学技术史方向:吴国盛(1964-),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西方科学思想史,目前重点关注古希腊科学思想史、科学博物馆发展史等,著有:《什么是科学》等。
张卜天(1979-),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西方科学思想史、科学与宗教,目前重点关注现代性的起源问题,相关研究发表在《科学文化评论》、《Isis》等中外文期刊上,著有:《质的量化与运动的量化》。
刘胜利(1971-),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学思想史与现象学科学哲学、西方解剖学思想史,目前重点关注中西医学的身体观比较研究,相关文章发表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期刊上,著有:《身体、空间与科学:梅洛-庞蒂的空间现象学研究》。
郑方磊(1978-),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西方古代数学史,目前关注古希腊数学分析方法和中世纪晚期欧洲数学文化多样性问题。
中国科学技术史方向:
陆伊骊(1983-),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近现代中国生物史、东亚科学技术与社会、生科生技与生态,目前关注二十世纪中国海洋生物调查站的历史,学术论文曾发表在《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Biology》、《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the Life Sciences》等期刊上,著有:《现代中国生物物理简史》(英文)。
科学技术与社会方向:
杨舰(1959-),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目前关注科学技术的转移与社会形成等议题,相关研究发表在《中国科技史杂志》、《自然科学史研究》、《Endeavour》、《History of Education》等中外文期刊上。
鲍鸥(1960-),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俄罗斯科技史和工程哲学,目前关注中苏科技交流史、中国自然辩证法史等领域,相关研究发表在《中国科学院院刊》、《哲学研究》(俄文)等中外文期刊上,著有:《凯德洛夫的学术思想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俄文)、《科技革命与俄罗斯的现代化》等。
王程韡(1982-),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医学史和医学人类学、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理论和方法论,目前关注非人行动者(如疾病和游戏)如何促进或者未能促进社会团结等议题,相关文章发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社会》、《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和《Ethnography》等中外文期刊上。
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方向:
王巍(1971-),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目前关注的重点是生物学哲学,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Biology and Philosophy》等中外文期刊上,著有:《说明、定律与因果》、《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等。
胡翌霖(1985-),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哲学与技术史,目前关注斯蒂格勒的技术哲学、工业革命等议题,著有:《过时的智慧——科学通史十五讲》。
科学传播学与科学博物馆学方向:
刘兵(1958-),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学文化传播与科技史,目前关注的领域广泛,著有:《科学编史学研究》、《多视角下的科学传播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