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将于2019年6月26日(星期三)-6月27日(星期四)在京举办“首届全国优秀大学生夏令营”,名额30人。夏令营活动全程由科学史系老师与营员共同参与,包括开营式、学术报告、选拔考核(含笔试、面试)等环节。考核优秀者(10人)获得夏令营优秀营员证书,并作为2020级推免研究生(直硕)和“申请–审核”制招收2020年入学直博生的重要参考依据。欢迎全国各高校优秀大学生踊跃报名! 一、清科史清华大学的科学技术史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科学技术史学科的重要策源地。20世纪50年代,刘仙洲、梁思成、张子高三位先生分别在机械史、建筑史和化学史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研究,取得了令国际同行瞩目的成就。1954年9月2日成立的现代中国第一个科学技术史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委员会中,叶企孙(物理学史)、梁思成(建筑学史)、刘仙洲(机械工程史)均为清华学人。 2003年,清华大学获得科学技术史硕士授权,2018年设立博士学位授权点和本科辅修专业。2017年5月16日,清华大学第23次校务会议决定成立清华大学科学史系。6月7日,吴国盛教授被任命为清华大学科学史系主任。次年4月24日,清华大学第14届党委第31次常委会决定成立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同日,吴国盛教授同时被任命为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筹)馆长。 科学史系在:(1)西方科学技术史(吴国盛、张卜天、刘胜利、郑方磊)(2)中国科学技术史(刘钝、陆伊骊)(3)科学技术与社会(杨舰、鲍鸥、王程韡)(4)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王巍、吴彤、胡翌霖)(5)科学传播学与科学博物馆学(刘兵、雷毅、蒋劲松)等五个方向推进清华科学技术史学科建设,在本科(辅修)、硕士、博士三个层次培养科学技术史专业人才。 二、招收对象1、限国内外重点高校2020届本科毕业生。 2、对科学史有浓厚兴趣,本科所学专业不限。 3、学习成绩优秀,非本校学生要求本科三年学习成绩综合排名在院系(或专业)前10%(或前5名);综合素质发展方面有突出成绩的学生,其成绩综合排名可以适当放宽;本校学生根据清华大学相关规定执行。 4、英语(或其他第一外语)水平优良。 三、申请材料1、夏令营申请表和信息采集表(请点击文末链接获取)。 2、本科成绩单和学习成绩排名证明(如无特殊情况,需由教务部门盖章)。 3、其他证明材料(能体现自身科研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的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英语四、六级证书或托福、雅思、GRE复印件等)。 四、报名和录取申请人于北京时间6月14日下午5点前,通过夏令营指定邮箱(见最后“联系方式”部分)提交夏令营申请表、信息采集表和其它关键证明材料电子版。建议将所有文件打包为一个ZIP或RAR文件,文件小于10MB,文件命名方式为“大学-院系-个人姓名”,如“**大学***系***”。 夏令营申请表、信息采集表的电子版也可通过文末链接或向夏令营联系邮箱发送电子邮件索取。 夏令营营员资格录取和通知工作将于6月19日下午5点前结束,组委会将直接电话或E-Mail通知本人。未入选者,不再另行通知。 五、纸质材料提交请入选者将上述所有申报材料纸质版装入A4信封中,信封正面注明姓名、所在学校及院系,入校报到时提交并进行审核。 六、费用、保险和交通补贴夏令营不收取任何费用,申请人交通和住宿自理。提醒各位同学自行购买保险,并注意财产和人身安全。 家庭困难的同学可凭相关证明申请交通补贴(上限为2000元/人)。为保护隐私,请将相关证明连同纸质材料一同放置在信封中提交。 七、注意事项1、报名截止日期为6月14日,逾期不再接受申请,以时间戳为准。 2、报名时请勿填写qq邮箱,因群发邮件时容易被退信。 3、录取通知截止日期为6月19日。未入选者,不另行通知。 4、报到时纸质材料只适用于当次申请,一经接收,不予退还。如有需要还请提前备份。 5、学员申请时提供的信息须真实有效,不得弄虚作假。若有不实信息,将撤销营员资格并通报有关单位及部门。 八、联系方式张洁 dhs@tsinghua.edu.cn 附:2020各专业方向招生导师介绍吴国盛(1964-),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西方科学思想史,目前重点关注古希腊科学思想史、科学博物馆发展史等,著有:《什么是科学》等。 张卜天(1979-),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西方科学思想史、科学与宗教,目前重点关注现代性的起源问题,相关研究发表在《科学文化评论》、《Isis》等中外文期刊上,著有:《质的量化与运动的量化》。 刘胜利(1971-),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学思想史与现象学科学哲学、西方解剖学思想史,目前重点关注中西医学的身体观比较研究,相关文章发表在《哲学研究》、《自然辩证法通讯》等期刊上,著有:《身体、空间与科学:梅洛-庞蒂的空间现象学研究》。 郑方磊(1978-),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西方古代数学史,目前关注古希腊数学分析方法和中世纪晚期欧洲数学文化多样性问题。 陆伊骊(1983-),助理教授,研究方向为近现代中国生物史、东亚科学技术与社会、生科生技与生态,目前关注二十世纪中国海洋生物调查站的历史,学术论文曾发表在《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Biology》、《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the Life Sciences》等期刊上,著有:《现代中国生物物理简史》(英文)。 杨舰(1959-),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科技史,目前关注科学技术的转移与社会形成等议题,相关研究发表在《中国科技史杂志》、《自然科学史研究》、《Endeavour》、《History of Education》等中外文期刊上。 鲍鸥(1960-),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俄罗斯科技史和工程哲学,目前关注中苏科技交流史、中国自然辩证法史等领域,相关研究发表在《中国科学院院刊》、《哲学研究》(俄文)等中外文期刊上,著有:《凯德洛夫的学术思想和中国自然辩证法的发展》(俄文)、《科技革命与俄罗斯的现代化》等。 王程韡(1982-),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医学史和医学人类学、科学技术的社会研究理论和方法论,目前关注非人行动者(如疾病和游戏)如何促进或者未能促进社会团结等议题,相关文章发表在《自然辩证法研究》、《社会》、《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和《Ethnography》等中外文期刊上。 王巍(1971-),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目前关注的重点是生物学哲学,相关研究发表在《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研究》、《Biology and Philosophy》等中外文期刊上,著有:《说明、定律与因果》、《科学哲学问题研究》等。 胡翌霖(1985-),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技术哲学与技术史,目前关注斯蒂格勒的技术哲学、工业革命等议题,著有:《过时的智慧——科学通史十五讲》。 刘兵(1958-),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科学文化传播与科技史,目前关注的领域广泛,著有:《科学编史学研究》、《多视角下的科学传播研究》等。 附件1-2019年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夏令营信息采集表 附件2-2019年清华大学科学史系夏令营申请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