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读研究生的时候,我曾帮助导师宣传招收研究生,那时我就总结了研究生在选取导师时的注意事项。我觉得我不仅仅是替导师讲话,也是我真实的感受。现在自己成为导师了,每当与学生谈起他们当时如何选导师时,总是发现大家普遍的选择还是非常盲目的。我在这里就把我当初和现在的体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我在这里介绍的是在同一院校、同一专业下选择导师。由于本人是化学专业,因此我的建议对化学专业的学生适用性强,物理、生物等学科也适用,至于其他学科我不敢妄自胡言。 首先,要了解导师是否拥有足够的经费。“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做科研也是如此,没有足够的经费是十分痛苦的,有时甚至根本无法开展工作。并不是越有钱越好,但选取一个有足够财力的老师是必要的。这一点通常通过导师的网页介绍就可以了解到,老师的资金项目一般都会列出来。 其次,了解课题内容。现在的科研,学科划分已经十分模糊,在同一学科下大家做的工作也有巨大不同。许多同学很关心课题内容,可是又不知道如何挑选一个好课题,通常只是看了题目觉得很好就直接选了,这样带来的结果往往都是失望。对于一个科研项目,首先要了解清楚是工科题目还是理科题目,这对以后的发展有深远影响。通常工科项目注重效果效益,与工厂、军工等联系紧密;而理科注重新颖独特,发表文章多是理科的优点。
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在此基础上,要了解通过这个课题可以学习到的知识。几乎没有一个研究生的科研项目会与你今后的工作内容完全相符,因此在研究生期间学到的主要是方法和手段。哪个题目对学生的训练多,哪个题目应该就越好。有的题目看起来很诱人,但是到了实验阶段,工作中接触的实验内容简单,测试方法手段单一,这样的题目就不利于以后的发展。
相反,课题中涉及的知识内容广,实验表征手段多样,实验操作复杂,有些甚至是独门绝技,可以成为看家本领,那这就是较好的课题。当然对初学者来讲,这样的选择较难,大家可以试着读一读导师发表的相关文章,从中了解一下,也可以参观实验室,并同上一届的师兄师姐聊聊。再有就是在选定理科或工科后,在实验手段相当的情况下,尽量选择一个档次高的小组。课题组的水平可以通过导师发表文章的档次(SCI影响因子)、项目档次(国家级、省级、863、973等)以及专利情况来推测。 然后,了解导师风格。读研究生少则二三年,多则五六年,而且这一阶段也是青春年少的美好时光,谁也不想在不愉快中度过。因此在选择进入导师的研究小组之前,最好先从各个渠道了解一下这个科研小组的氛围和导师的风格是否与你合拍。比如有的组里师兄带师弟,如果你喜欢独来独往,那就不好,相反你希望有人帮助指导,那就合适。
有的导师是统帅型,只有题目没有具体指导,如果你觉得正好符合自己的理想抱负,能够一展才华,那就正好,相反有的导师是亲临一线型,每个实验都给予指导,但如果你觉得你正好可以从中学到知识,愿意聆听教诲,那也就合适。有的组像大家庭,有的组像私企,各有不同,各有千秋,在于你的个人把握。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适合与否,但一定要事先了解,以防后悔。在选择导师时,切忌导师腕儿越大越好。
大的导师指导的学生多,常以宏观指导为主,而具体指导方式也会各有不同,有的会是有小导,有的会是开组会等等,一定要先了解好是否适合自己。而年轻的导师往往学生少,亲力亲为较多,督促力度也大,学生会与导师一起成长,但要选好潜力股才有好发展。 最后,了解毕业生去向。这是一个终极标准,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要了解以上信息,可以通过浏览老师主页,与老师、师兄师姐交流,参观实验室等多种方法,不妨一一尝试,互为参考,综合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