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立即注册

游客您好!登录后享受更多精彩

微信,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保研论坛微信公众号

关注
微博

联系
商务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联系

个人
中心

个人中心

Individual center

快速
发帖

顶部
查看: 10475|回复: 0

[保研案例] 经验分享 | 保研带给我的那些成长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1万

主题

212

回帖

4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455324
发表于 2018-12-24 18: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北京
文/贺育飞
本科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保送院校:北京师范大学
三年前正是在保研论坛,我从学校申请、夏令营笔试面试技巧,到导师联系、学校选择,无一不得到了前辈们的热心指导;后来作为版主,与一群来自五湖四海、风格迥异的同学们共同管理论坛,素未谋面,却相谈甚欢,留下了一段非常美好的回忆。所以,我愿意向《保研一本通》的读者分享自己的一切。既然是个人的经历和主观看法,不会具有代表性,难免有失偏颇,请学弟学妹独立思考,保持批判态度,就权当一个素未谋面的学长给你说说他所经历过的那些事吧。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我认为在实习之前应该想清楚自己以后到底想干什么,瞎实习不过是个浪费光阴的故事。生命有限,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就不容易了。只有想好到底要干什么,才能去爱所从事的工作,然后才有动力去做好这份工作。对于想读博士的同学,好好做几年学问吧,实习这个问题压根不用考虑;但是如果硕士毕业后就要工作,那么实习就非常重要了。

但是
对学金融或经济的人,具体做什么实习呢?
银行、基金公司、证券公司、还是诸如债券评级公司等金融机构,到底哪一个比较适合自己呢?
进一步而言,如证券公司中,投资银行、经纪业务、研究所、资产管理、自营业务,又如何选择呢?
没有实际接触过这些方面的人,会产生很多疑问,虽然都是金融机构,但是他们的业务模式、工作状态差异相当大。

我的解决方式是,与行业中的人聊天,问得越仔细越好,了解他们的日常工作,体会他们的生活状态,再分析自己的情况,看看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这份工作,是否喜欢这份工作;换言之,这份工作能否令你怦然心动。

同门的师兄师姐们在银行、证券、基金、债券公司工作的都有,从入师门的那天起我就趁聚会的时间跟他们聊这些话题,可我至今仅在一家证券公司的研究所做过实习,断断续续做了大半年,前后跟三位导师学习过不同的研究领域。所以,现在有空闲时间的学弟学妹们,假若你没有读博的打算,可以找份实习,看看自己的感觉如何。丰富的经历加上用心思考本身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也可以为以后进一步规划打个基础。

在研究所工作期间,我收获还是不少。金融课程会讲授金融市场的业务,师兄师姐也给我介绍过实际的工作情况,但我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仍得到不少新的体会。深深地觉得这句话说得多么经典: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文艺一点的说法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我原以为证券分析师就是成天对着电脑,搜集信息,然后写报告,再去给机构销售自己的投资观点,也就是说证券分析师要求较高的研究能力,证券分析师和学校老师们的研究只不过是理论与实际的差异罢了。

做实习生的时候我才发现这种认识大错特错:在学校做研究和在证券公司做研究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

证券公司是什么?是公司。
公司是什么?是盈利机构,不是NGO。
学校可以靠着公共财政实现财力补给,但是证券公司要自己造血,生存下来。在证券公司工作,你就是一名商人。所以,在证券公司做研究的人千万不要把所谓的真理挂在嘴边,更不要说资本市场的坏话。没有业绩,即使你所研究的结果是真理,老板看见你也会难受;也就是说,在证券公司做研究,首先得是一个商人,其次才是研究,研究的背后必须是为商而存,为利而生,目的性非常强,我们不是为了追求真理。

一名优秀的证券分析师只花30%甚至更少的时间写报告,其余时间在各地调研,以及和基金经理、私募、投资机构进行交流,销售自己的投资观点。所以,一个出色的证券分析师首先应具备卓越的销售技能,要学会销售自己的观点,从这个意义上说,证券分析师和卖黄瓜的农民没有差别,产品不同罢了。

从证券分析师的日常工作中,可以看出需要的素质了么?
我认为,第一,是要有非常棒的身体素质。因为这个行业还是相当辛苦的,信息相当多、竞争非常激烈、工作强度大,而且都是些最好的大脑在这里运作,加息就意味着加班,出政策就意味着熬夜,高强度、无周末、快节奏是工作常态。所以,一个比足球运动员还棒的身体绝对是大有裨益的。

第二,具备较高的个人综合素质。你要问我综合素质为何?我无法一一列举,我的感觉是譬如专业技能、学习能力、写作能力、逻辑思维、沟通能力、语言表达、说服技巧、团队协作能力等等,都非常重要。很多人会问,如果我以后要从事金融工作,需要考什么证么,譬如CFA、CPA?我的回答是,这些诚然重要,但并非必须。如果你通过考试获得了基本的专业技能,这对工作无疑有较多的帮助。

所以,现在有时间的学弟学妹们,可以尝试去考CPA或CFA,但如果你有更重要的事情去做,大可不必考这些证书。考证书能得到那些综合素质的提升么?答案是否定的。没有那些证,如果有非常好的学习能力和快速高效完成任务的能力,照样能获得老板的青睐。

其实,从商的人对商业的敏感性显得非常重要,有了商业敏感性然后形成观点,进而说服机构交易,证券分析师的价值就实现了。成天写报告是闭门造车的行为罢了,研究报告写得再好,销售不出去,不过是废纸,更何况机构投资者们根本不会看你的报告,他们的时间太宝贵。

至于如何提升个人的各项能力,并无章法,每个人都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去实现。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千万别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如一棵树苗,被包围着如何长成参天大树?我们要学会找到自己的成长路径和生存空间,多审问内心,什么适合自己,什么不适合自己。这很困难,但是必须去做!

这里想特别提出两点:
第一,实习是否越多越好,越牛越好?
第二,海外经历是否是进入顶级金融机构的必要条件?

我的回答是:NO。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我看过不少简历,那些实习经历让我自惭形秽:某某银行总行,某某牛叉证券投行部,某某公司国际部或是某某著名大学商学院Master。对想进入顶级金融机构的人而言,比较牛的实习经历和海外牛校无疑给自己增加了筹码。因为这表示你具有较好的综合素质,也理解了更多的金融业务,但如果没有这些经历怎么办?

首先学弟学妹们可以抓紧时间找个实习,看看自己的感觉如何,再进一步修正自己。如果到了找工作之时确实没有较好的实习,那么你就应该思考如何用自己的亮点去打动老板,让他给你一个机会。至于海外学习经历,从去年在美国东北几个州以及与所见过的一些人聊天的过程中看,也并非想象中那么美好。其实公司招人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复杂,他们不会过于看重你的经历,而是关注你从这些经历中获得了什么,你具备了什么样的素质,你如何理解从事的工作,你的三观是否正确,你的可塑性是否足够强等等。

无论做什么,做一件事就要先爱上它,然后尽力做好,仅此而已。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的满足感比最后得到什么都更重要。比如,在研究所的实习给我留下了什么呢?似乎什么也没留下,只剩下这些断断续续的记忆碎片:某天午夜,师父打来电话,一字一句地给我修改短短几百字的报告,足足讲了一个小时,让我感动得落泪;一个中午,老地方,永和大王,师父给菜鸟讲述证券研究的本质,还有那些我原本认为是这样而实际是那样的金融业务;那个下午,困了,刚睡醒就被老总叫到办公室,谈自己的实习感悟和对金融行业的认识(不是背诵金融学教科书),并在看了我最近完成的报告后夸奖了我几句,我为此高兴了几天;又是一个中午,天开始冷了,跟另一个伙伴在办公室陪所长泡茶,他给我们讲述了他毕业到现在的一些工作经历和感受,我开始明白该如何做好从学生到职场的角色转换;还有那个晚上,和师父两人在公司加班,饿了,到处觅食,最后只找到一包炒栗,开心地笑了。

这段实习,我得到了很多人的信任、宽容和帮助,也成长了不少。这是一段让人回想起来就倍感温暖的时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保研论坛-保研信息分享交流平台 ( 京ICP备2023020782号-1

GMT+8, 2024-12-23 06: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