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立即注册

游客您好!登录后享受更多精彩

微信,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保研论坛微信公众号

关注
微博

联系
商务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联系

个人
中心

个人中心

Individual center

快速
发帖

顶部
查看: 3969|回复: 0

[夏令营招生简章] 2024年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关于暑期夏令营活动的通知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昨天 20:18
  • 3589

    主题

    505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492
    发表于 2024-7-23 14: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上海
    2024年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关于开展“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的通知

    为了使全国各高校医学优秀大学生近距离了解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促进高校优秀大学生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同时选拔优秀大学生来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深造,我院拟举办2024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活动。
    一、学校简介
    中国医科大学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院校,是唯一以学校名义走完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院校,是我国最早进行西医学学院式教育的医学高校之一。其前身为1931年11月创建于江西瑞金的中国工农红军军医学校。1932年学校更名为中国工农红军卫生学校。1940年9月在延安,经毛泽东同志提议,中共中央批准,学校更名为中国医科大学。1948年11月,在沈阳接收原国立沈阳医学院(前身为满州医科大学,1911年由日本国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建立),合并了辽宁医科大学(前身为奉天医科大学,1883年由英国苏格兰教会建立)。中国医科大学是原卫生部部属高等医学院校,2000年改为省部共建学校。2015年获批为辽宁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共建高校。2021年11月20日,习近平致信祝贺中国医科大学建校90周年。
    中国医科大学建校至今,共培养了30多万名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地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多年来,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国家卫生管理的领导干部和医学界的著名专家学者。其中,国家卫生部正副部长10位,省军级以上领导干部100余位,将军40余位,“七一勋章”获得者2位,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位,被誉为“红色医生的摇篮”。
    学校现有沈北、和平2个校区,设有18个学院、3个研究院、2个教研部。在医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哲学和管理学等6学科门类拥有学位授予权;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护理学、生物学等7个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2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78个;国家重点学科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54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03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7个,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A类7个;博士后流动站7个,博士后工作站3个;普通本科专业26个,有1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教学项目有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五年制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1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包括黄大年式教学团队)4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首批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全国科普教育基地2个,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6本,4本教材获批首届全国优秀教材建设奖,获“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称号1人,18本教材获批首届辽宁省教材建设奖,入选全国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4个,省级示范性虚拟教研室6个,省级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3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个,辽宁省高质量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4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1个;省级教学项目有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重点支持专业1个,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4个,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1个,向应用型转型示范专业2个,转型发展试点专业5个,本科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1个,精品课程41门,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精品资源共享课24门,省级教学团队15个,省级一流课程175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跨专业实训平台1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8个,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1个,辽宁省高等学校实训培训基地1个,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辽宁省首批“兴辽未来工匠”培育基地。有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3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1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简称“111计划”)2个,教育部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6个,辽宁省重点实验室38个,辽宁省工程研究中心13个,辽宁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5个,辽宁省临床医学协同创新联盟2个,辽宁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辽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6个,辽宁省教育厅工程研究中心1个,辽宁省卫健委精准医疗重点实验室1个;辽宁省研究生创新与学术交流中心8个,辽宁省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5个,辽宁省医疗中心55个。学校现有3所附属综合性医院和2所专科性医院,开放床位12857张,牙科综合治疗椅274张。
    学校在职教职工17410人。全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占职工总数的91.93%,全校正高级1092人,副高级1801人,研究生指导教师4042人,其中博士生指导教师631人。学校全日制在校生18962人,其中博士生1501人,硕士生7253人,普通本科生9546人,外国留学生662人。
    学校是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教师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人;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6人(其中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教学名师3人)、青年拔尖人才人选4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5人、讲座教授1人、青年学者4人、特岗学者3人;国家“杰青”1人,国家“优青”1人,海外“优青”2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3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人选1人、重点领域创新团队2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国家卫健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7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59人;“兴辽英才计划”杰出人才2人、高水平创新创业团队培养引进计划创新团队4个,辽宁省领军人才3人次,辽宁省优秀专家23人,辽宁省高等学校攀登学者23人次,辽宁特聘教授45人次;“兴辽英才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6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辽宁特聘教授)16人、领军人才1人、教学名师1人、青年拔尖人才31人;“兴辽英才计划”杰出医学名家5人、领军医学名家9人、名中医1人、青年医学名家8人、青年名中医1人;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名师15人,辽宁省优秀教师3人,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名师43人,辽宁省黄大年教师团队3个,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21人、千人层次133人。在中华医学会担任主任委员1人,候任主任委员1人,前任主任委员2人,副主任委员17人;现有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3人,委员10人。
    学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秉承“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校训,不断强化“埋头苦干、求实创新”的校风、“爱教善教、守正创新”的教风、“勤学乐学、求是创新”的学风建设,赓续红色基因,弘扬红医精神与红医文化,不断推进文化强校建设,强化文化育人功能。学校校史馆为辽宁省、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22年入选全国首批“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为辽宁唯一入选高校;学校“红医”理论宣讲团被中宣部评为2022年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全国仅3所高校获评。学校牵头成立了由33家单位组成的红医联盟,推动红色卫生文化研究深入开展。学校深入挖掘红色校史资源,联合辽宁省委宣传部等部门拍摄6集纪录片《红医摇篮》。《红医摇篮——源自红军的人民医疗团》项目在2022年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唯一“最佳公益奖”,为“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辽宁首金。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合作成立了中英联合学院,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丹麦、西班牙、朝鲜、芬兰以及澳门和台湾等国家、地区的116所大学、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关系,与世界银行(WBG)、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CMB)、日本国际协力事业团(JICA)等机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学校开展了152项学生国际交流项目,获批教育部“高校研究生”和“丝绸之路”中国政府奖学金项目,被评为“辽宁省来华留学工作示范建设高校”。与人社部国际交流中心合作开展“国际医护人才与技能交流培养项目”。学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项目”签约院校,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4项、“促进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及拉美地区科研合作与高层次人才培养项目”2项。有462名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受聘为学校荣誉职称,近年来开展了166项重要国际合作项目,38个CMB项目。承担国家援外医疗任务,派出赴也门队员近400人,赴冈比亚和肯尼亚队员46人。为了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由中国医科大学发起,吉尔吉斯斯坦、土耳其、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乌克兰、德国等15个国家、48个医学教育机构,于2018年5月26日在沈阳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医学教育合作平台,平台成员单位现已经扩展至24个国家92所单位。2023年,平台被列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多边合作成果清单。同年,获批与上海合作组织医院合作联盟共同组建上海合作组织医学教育合作平台。
    二、学院简介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学学科为“辽宁省一流学科”,拥有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药学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下设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临床药学7个二级学科授权点)和药学专业学位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博士生导师17人,硕士生导师47人。拥有教育部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全国教育先进集体、辽宁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辽宁省高等学校创新团队,辽宁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辽宁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辽宁省教育系统校园先锋示范岗;是由国家中组部“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教学名师、国家优秀教师为引领、多名辽宁省教学名师、攀登学者、兴辽英才等优秀教育家、科学家组成的教师团队;建设的课程是国家级、省级精品课,人卫慕课获全国课程设计一等奖,教学成果与教学改革项目屡获奖励;指导的学生在全国比赛荣获大奖,在国内外各大著名机构是中坚力量,构建国际一体化药学人才培养链;所在学科连续进入药理与毒理学ESI全球排名前1%,是辽宁省一流特色学科;建立了中国医科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临床药师培养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实验室中药药理三级实验室、教育部药学博士后工作站、辽宁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生物医药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辽宁省多肽药物研发与产业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辽宁省药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研究生药学医药协同与创新实训规范化培训基地、辽宁省临床药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辽宁省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辽宁省生命科学综合实训基地等系列教学与科研平台支撑。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科研工作深入扎实,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就业率高达95%以上。获各类科研课题220余项,经费总额近7000万元。研究成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Cell Stem Cell”、“Cancer Cell”等CNS系列学术期刊论文570余篇,SCI收录450余篇;获教育部科技成果奖1项;辽宁医学科技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沈阳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获授权专利50余项、获新药证书2项,科研成果成果转让(500万元);研究成果相继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沈阳三生制药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医院、药企及生物科技公司推广应用。
    学院着眼于国际化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全链条体系构建。在“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人才培养的多个阶段,以放眼全球视阈栽培,融合国际化方式培养,加以国际领军人才点拨与共同扶育,使药学院形成国际化人才培养链条的良性循环新模式。先后与美国、日本、加拿大、德国、英国、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余所著名大学和科研院所建立了校际合作余交流关系,先后聘任芝加哥大学精准医学中心Nakamura教授、美国芝加哥大学肿瘤研究中心的Olopade教授等顶尖学者为专业的客座教授/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是一支政治坚定、积极向上、爱岗敬业、成绩突出、创新意识强、思想境界高、负责任、有担当的优秀教师队伍。全体成员将继续以“黄大年式”忘我精神为鼓舞,以“干”字精神贯穿工作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齐心聚力、严谨求实、立足特色、潜心研究、精心育人,将培养的医药兼修人才辐射输送到祖国各地。
    三、组织活动时间及形式
    1.活动时间:8月5日至8月9日
    2.活动形式:由各科室自行决定,形式不限,线上线下均可。
    四、申请资格
    (一)纳入国家普通本科招生计划录取的高等学校2025年应届本科毕业生;
    (二)报名考生所在学校需具备推免资格;
    (三)学习成绩优秀,本科阶段总成绩排名在同年级本专业前50%之内,在校期间必修课程无不及格及重修,且达到所在高校推荐免试生要求;
    (四)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
    (五)有志于从事医学领域科学研究工作,具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较好科研潜质,在本科生科技创新研究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优先考虑;
    (六)在校期间参加过校外科研活动小组,有论文发表者优先考虑;
    (七)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规定的体检要求。
    (八)专业限制条件请参考《中国医科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五、选拔考核
    我校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对夏令营营员进行面试考核,考核方案参照《中国医科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录取方案》,考核优秀者取得我校2024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优秀营员称号,享受以下政策:
    1.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资格并获评我校优秀营员(报考志愿与夏令营志愿一致),免复试直接拟录取(最终录取将以中国医科大学公布的2025年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及计划为准);
    2.第一志愿报考我校硕士研究生的优秀营员(报考志愿与夏令营志愿一致),考试成绩达到复试基本分数线(含总分、单科分数)标准,同等条件下优先进复试;通过复试后,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注:同等条件下是指总分及单科分数均相同)
    六、申请材料
    (一)中国医科大学2024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申请表1份;
    (二)个人陈述1份;
    (三)本科阶段成绩单(由教务部门或院系盖章)1 份;
    (四)成绩排名或综合测评排名证明材料(由教务部门或学生管理部门盖章)1份;
    (五)各项获奖证书复印件或其他获奖材料(如体现自身学术水平的代表性学术论文或其他原创性工作成果复印件、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七、申请方式和程序
    (一)材料提交:预报名人员将上述材料按照以上顺序扫描并整合成PDF文件,文件名为“夏令营报名-姓名-在读院校”,并于8月2日下午16:00前将电子版报名材料发送至邮箱yqwu@cmu.edu.cn(纸质版材料拟录取后补交);
    (二)学院将在收到申请材料后进行申请材料的审核工作;
    (三)学院将在网上公示本次夏令营名单,请申请者保持手机畅通;
    (四)原则上分专业接收优秀营员数不超过2024年该专业录取硕士研究生人数的50%。
    八、活动的内容、日程安排和要求
    (一)活动内容:夏令营期间将安排营员聆听学术报告、学科介绍、与导师交流等主题活动,同时安排营员的考核选拔工作。
    (二)活动形式:由各科室自行决定,形式不限,线上线下均可。
    (三)活动要求:
    报名后需全程参加夏令营活动。具体的日程安排待报名科室通知。

    附件3-中国医科大学2024年优秀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申请表.docx

    12.89 KB, 下载次数: 0

    附件2-个人陈述.doc

    11.5 KB, 下载次数: 0

    附件1:药学院2024年优秀大学生暑假夏令营专业目录.xls

    20 KB, 下载次数: 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保研论坛-保研信息分享交流平台 ( 京ICP备2023020782号-1

    GMT+8, 2025-1-11 22: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