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立即注册

游客您好!登录后享受更多精彩

微信,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快捷
搜索

关注
微信

关注保研论坛微信公众号

关注
微博

联系
商务

微信扫一扫添加好友联系

个人
中心

个人中心

Individual center

快速
发帖

顶部
查看: 7742|回复: 0

[推免招生简章] 深圳大学建成环境优化设计重点实验室2024联合培养接收推免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1 小时前
  • 3591

    主题

    506

    回帖

    3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35572
    发表于 2023-9-17 20: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湖北武汉
    原文链接:https://saup.szu.edu.cn/info/1017/2633.htm







    深圳大学建成环境优化设计重点实验室
    2024年
    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接收推免和报考啦






    深圳市建筑环境优化设计研究

    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依托深圳大学建筑学科,面向城市建成环境的低碳、绿色、健康性能开展一系列基础与应用研究。在国家“30·60”双碳目标和行动方案的背景下,实验室聚焦城市建成环境质量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研究,在建筑、规划和风景园林等多学科交叉基础上,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等先进技术,根据建筑环境多要素的复杂条件,进行系统设计和过程分析,提高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实现全流程优化设计。            
       

    “建成环境优化设计重点实验室”

    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项目

    本项目是深圳大学产教融合硕士研究生培养项目,面向建筑学科前沿,围绕建筑行业低碳发展、数字化转型等战略需求,通过我重点实验室与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建科工集团和深圳房地产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     等单位的合作     ,联合培养     适应绿色、健康、低碳、智慧等建筑业需求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1.

    学位介绍

    2024年度“建成环境优化设计重点实验室研究生项目”招生名额20人,       仅接受建筑学及相关专业推免生申请。项目学院及代码:建成环境优化设计重点实验室  173专业及代码:建筑  085100学制:全日制 三年其他相关信息请考生参照《深圳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依相关规定报名。      

    2.

    项目优势

    ■  校企协同育人学科交融、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实干、创新意识;■ 前沿的课程计划围绕低碳、数字化及人工智能等学科前沿问题,开设课程与系列讲座,拓宽学生专业领域的视野;■  坚实的实习保障有计划地部署学生在合作单位的实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3.

    培养方向

    本联合培养项目设3个主要培养方向:(1) 低碳与健康建筑以健康、低碳等建筑性能为切入点,研究低碳与健康建筑的关键技术和标准,关注建筑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降低碳排放、提升健康舒适性的设计和建造方式,实现低碳、健康、舒适、便利和高效的人居环境营造。(2) 既有建筑更新改造研究城市更新与老旧小区改造的关键技术与策略,关注老旧小区、城中村、旧工业区、旧商业区等,研究科学诊断方法与品质提升途径,推进老旧小区及城区的有机更新。(3) 智慧建筑与智能建造通过融合人工智能、建筑学、建筑设备、工程学等多学科领域,以智慧建筑与建造技术为核心,结合模拟仿真技术、人工智能、智慧建造、项目管理等理论与技术,回应人工智能时代的建筑产业创新需求。

    4.

    导师团队


    校 内 导 师


    ■  袁磊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BREEAM AP,深圳市高层次人才。现任深圳大学大湾区国际创新学院院长、深圳市建筑环境优化设计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会员,深圳市建科委绿色建筑与低碳发展委员会副主任等。研究方向为低碳与健康建筑。

    ■  范悦

    博士,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兼任全国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理事,建筑评估分会常务理事,辽宁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分会副理事长。研究方向为既有建筑更新改造。

    ■  付本臣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国建筑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环境行为学、计算性设计、建筑工业与信息化。

    ■  齐奕

    博士,副教授。现任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兼任国际建协公共健康学组委员、中国建筑学会计算性设计学术委员会委员、医疗建筑分会理事,深圳市装配式建筑专家库专家。研究方向为智慧建筑与智能建造。

    ■  崔冬瑾

    博士,副教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兼任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国际室内空气品质学会会员。研究方向为高密度城市中绿色建筑自然通风与污染物传播扩散机理、微尺度风环境及道路交通污染物扩散与控制。

    ■  李春莹

    博士,副教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研究方向为绿色健康建筑、光伏建筑一体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深圳市科创委面上项目一项,在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  唐海达

    博士,副教授,LEED AP。研究方向低碳韧性建筑技术、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围护结构、传染病传播特性及建筑防疫设计。

    ■  张彤彤

    博士,副教授。中国建筑学会建筑防火综合技术分会会员。研究方向为韧性城市设计策略下的公共建筑防火及安全疏散。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要大型公共建筑抗爆防火关键技术研究》核心骨干和《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五分册参编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独立论著1部,发表包括建筑学报在内的国内外核心期刊近20篇。

    ■  陈珊

    博士,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研究方向为高密度城市可持续居住,公共住宅,适老化社区环境等。

    ■  何玥儿

    博士,助理教授,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国家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暖通空调),兼任中国城科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委员,Frontiers in Built Environment期刊编辑、《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双语期刊学术兼职编辑。研究方向为绿色低碳建筑技术、城市微气候与热岛效应缓解措施。

    ■  石媛

    博士,助理教授,深圳大学本原设计研究中心医养健康建筑所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医院建筑设计理论和医院建筑节能设计。



    校 外 导 师


    ■  何春凯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深圳中建院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兼任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绿色建筑与生态城区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改造和城市更新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绿色建筑与节能委员会委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分会副理事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工程质量分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检测与试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检测加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方向为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建筑结构健康监测、建筑结构安全。

    ■  刘健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学术委员会委员、深圳分公司总工程师。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国家科技奖励专家库专家、广东省钢结构协会专家、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深圳市土木建筑学会钢结构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建筑工业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建筑运营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深圳市门窗幕墙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深圳市装配式建筑高级专家。研究方向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高层与大跨度钢结构、复杂钢结构体系、复杂幕墙结构。

    ■  李任戈

    博士,高级工程师,深圳市“孔雀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地方领军人才。现任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兼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绿色建筑协会副秘书长。专注于绿色建筑、低碳建筑、智慧建造领域研发。主持和参与了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10余项省市级重点项目攻关与研究,获省部级科技奖3项,日内瓦国际专利奖8项,参编国家、行业技术标准2项,授权国家专利59项。

    ■  刘俊跃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深圳市房地产和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深圳市地方领军人才、福田英才,获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具有丰富的课题研究和标准编制经验,近年来主持国家、国际合作、省部级和深圳市等各级课题研究30余项,参编国家、行业和地方等各级各类标准50余项。同时兼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专业委员会委员、住建部建筑环境与节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住建部建筑制品与构配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绿色建筑与节能专业委员会委员和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第一届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委员等。

    ■  陈浩

    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方案创作中心主任。主攻公共建筑设计,在规划、办公建筑、产业园、旅游景区建筑、住宅等方面拥有大量优秀作品。

    ■  杜巍巍

    高级工程师,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绿建所技术负责人。研究方向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超低能耗建筑、建筑碳排放。

    ■  于震

    博士,现任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节能研究院副院长、建科环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承担、参与多项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科技支撑项目、中美清洁能源合作研究、中瑞低碳城市发展课题,世界银行建筑节能课题等科研项目,并承担大量的实际工程的评估、诊断、设计、工程工作。研究方向为建筑节能、绿色建筑、智能建筑。

    ■  逄秀锋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北京工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原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长聘PSEA(Principal Scientific Engineering Associate),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TC205建筑调适学组专家,国际能效评估组织EVO《国际节能绩效测量和验证规程IPMVP》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建筑调适与运维专委会发起人兼秘书长,国家级重大人才项目入选者、北京市“海聚工程”特聘专家、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A类人才。主要从事低碳建筑技术、建筑系统模拟与优化、建筑调适与运维技术、智慧建筑与城区等方向的研究工作。



    5.

    合作单位

    DC10881B779FB3EA3DBBA640795_3885B6D1_964B.png

    ■  深圳市建筑环境优化设计研究重点实验室LOD是立足深圳大学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平台,整合建筑学科前沿理论与技术,围绕高密度城市建设领域的绿色、健康和减碳问题开展研究,并将成果应用于城市建成环境优化的实践中。实验室近5年获得国家、省市项目及获奖27项,发表论文百余篇,与政府及企业合作课题经费总额超千万。拥有专职教师 24 名,其中教授 8 名,副教授 7 名,LEED AP 等多名。


    F9B1D4CFBE4017E17914D43AD01_1EB518E6_7C4E.png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全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和开发机构。作为全国建筑行业最大的综合性研究和开发机构,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具有建设行业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土木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拥有包括院士、设计大师、数百名各领域知名专家和一大批中青年科技骨干在内的优秀人才队伍。设有建筑安全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近零能耗建筑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筑工业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健康建筑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多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多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具有丰富的校企合作经验。


    686088EE9BAFF5F1A6DF16516AB_02389F70_6C5D.jpg

    ■  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国钢结构行业竞争力榜首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隶属于世界500强(第13位)的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曾完成国内外大量体量大、难度高、工期紧的标志性建筑,是业内公认国内钢结构施工“最早、最高、最大、最快”的公司。公司在业内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曾获国家技术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8项,詹天佑大奖15项,鲁班奖49项,国家优质工程奖37项等奖项,并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等13项国际奖项,拥有国内外专利千余项,国家级工法15项,主编、参编30余项国家和行业标准。十四五时期公司围绕“高质量、可持续、全面发展”的目标,将持续向建筑工业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并进一步提升全球竞争力和科创能力。


    46495E9E8ADA1D77AEEDB3CF8A7_C24930EE_1696D.png

    ■  深圳市房地产和城市建设发展研究中心是深圳市房地产宏观调控、租赁、人才安居与住房保障、房地产价格管理、房屋管理、城市建设等相关职能部门的技术支撑单位。中心承担多项国家、省、市等重大课题及项目研究任务,还为全市房地产和公共住房提供价格评估等技术服务。作为广东省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中心有专业涵盖房地产、经济管理、工民建、金融、法律等多个学科领域高学历水准的团队,在人才成果转化、创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方面均有较强实力。近期完成的部分研究项目包括:深圳市工程建设标准国际对标研究、建筑师负责制十点项目存在障碍及改进策略研究、深圳市儿童友好学前教育设施建设标准编制项目、深圳市宜居城市建设评估等。


    6.

    奖学金体系

    05D09BB5ACA8B360CBF81875C58_8E2DE9D8_7270.png



    学生红利往下看(Q & A)

    报考“建成环境优化设计重点实验室”,是否需要与申请学院建筑学专业硕士(非平台)的考生PK?

    不需要哦,“173 建成环境优化设计重点实验室”是归属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但该平台的20个招生名额属于固定的独立招生指标。

    我需要在学校导师和企业导师之间二选一吗?

    不需要哦,平台学生享有双导师红利!培养模式实行校内导师负责、校内外导师联合指导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校内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对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针对性指导。校外导师由具有丰富专业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主要负责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协同校内导师做好其他方面的培养指导工作。

    选择该平台,我可以申请在合作单位实习吗?

    该研究生项目与合作单位成立合作实践基地,由实践基地支持我们培养计划中的专业实习环节,优秀毕业学生还可直接推荐至合作单位工作哦!


    欢迎报考咨询

    E55AD049FDFBAEC14E9F789E229_A525B3A5_17243.jpg

    若有其他感兴趣的问题,可详询

    深大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李昊老师

    email:lihao@szu.edu.cn

    电话:0755-2698547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保研论坛-保研信息分享交流平台 ( 京ICP备2023020782号-1

    GMT+8, 2025-1-15 12: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