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业只能有一个第一名,只能有三个前三名,但能保研的同学却往往大于这个数字。“只有前三名同学可以保送到好学校”的习惯性说法让很多同学听信之后后悔终生。这篇文章如果需要尽到什么义务,就是给那些并非前三的同学带来希望:保研,你们也可以。
个人情况
本人来自一所综合类985高校的金融专业,名次为11/163(5学期)。2014年5月份参加了人民大学统计学院的夏令营,并顺利拿到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先有两个问题需要解释:其一是自我定位,我们系在我上一级一共保送了11人,就是说我甚至可能拿不到保研资格。这种想法可能会使很多人对外保望而却步,但实际上到了夏令营就会发现,名次的绝对值往往并不被看重,因为掺杂了学院人数这个干扰因素,所以真正被看重的是11/163这个排名比。因为我们系人比较多,这个分数换算成小数之后只有百分之七左右,完全符合大多数夏令营学校10%或15%的要求。所以我在“海投”简历之后收获了很多份入营offer。希望那些学院人数众多但是排名并不靠前的同学不要放弃希望。
其他的个人情况包括个人的社会实践、实习和竞赛经历等等。这里我想说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笔者并无任何竞赛经历,投简历时还是收获了很多985高校的offer,身边也没有任何一名同学因为有竞赛成绩而被破格录取,之所以产生“有竞赛成绩才能外保”的错觉,可能是因为那些有竞赛成绩的人本身专业成绩也是名列前茅,而我认为外保其实更看中的是后者。
By the way,笔者的英语水平,四级590+,六级550+,这种成绩在夏令营中既不算劣势也没有优势。不过总体来看,人民大学各个学院不论在通知中如何说明,事实上对英语的考察都比较宽松,这一点后面将会详细说明。
保研准备和申请
1. 心态:为何要跨专业? 我想这是很多同学都要面临的问题。保研比考研减小了风险,但多了束缚。很多学校可能根本不看你的纸质简历,这样你连考试的机会都得不到。因此很多同学都选择了稳妥,降低学校标准,或者选择冷门专业,也有同学认为本科专业是冷门,希望在硕士阶段鲤鱼跳龙门,上述想法都是功利却现实的。
所幸笔者不属此类,之所以选择统计,是出于对学科的爱好,所以虽然也拿到了名校的金专,但是放弃了。我想,学科之间虽然有冷热的区别,却并无好坏之分,但假如你确实抱有一种功利心态,偏偏要把专业分出三六九等,又不是为了以后做学术而去,那么我有如下建议: (1) 跨保到自己喜欢的专业。 (2) 如果想去的学校没有牛到“地方一霸”的地步,不要轻易跨到该校非常冷门的专业。我认为,牛校的冷专业的性价比常常不如中等学校的热门专业。 (3) 不要因为一味想离开本科的学校,就随便参加各个大学办的夏令营。如今举办夏令营的大学也并非都特别优秀和值得报名。 (4) 专业不要和自己本科专业跨越太大,除非你的本科专业真的非常难就业。
应用统计专硕是经济类六大专硕之一,而人民大学在统计类专业方面排名全国第一。因而即便本科不学统计的经济类学子,跨专业来人大应统也是很好的选择。人大统计学院在2014年举办第一届夏令营,据负责老师介绍,除了统计学专业(包括医学,因为有医学统计)、数学专业之外,只招收了金融大类的学生(比如保险、金融、金工等)。所以这些专业之外的同学要先打听好相关的录取政策,以免白费力气。
2. 材料:论文、科研成果 我们学院流传的一个说法是要保研必须有论文,而且要费力去写。但事实上,我仔细阅读了很多学校的简章,大意都是如果有论文,可以附上。因为大部分夏令营没有论文答辩环节,而夏令营入营名单决定时专业课老师基本不参与,所以说你写的论文很可能不能成为入营的加分项。总之,如果真的不放心,你可以附上你的论文,但如果没有,也不要太担心,切不可在论文上牵扯太多精力。其次是科研经历。大部分学生是没有像样的科研经历的,本科生中的科研天才毕竟是少数。而一些没有含金量的科研经历,比如某不知名机构办的课题,这些是不能入评委老师法眼的,同样没什么用。
我当初为了丰满简历,也四处寻找可以算作科研经历的活动,结果牵扯了许多精力,但回过头来发现,自己的保研和那些科研经历几乎没有关系。
3.保研申请:真实+美观+走心 保研申请是围绕投递简历展开的,而说到简历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论是哪一所学校的简历,都要力求真实。因为面试环节十有八九是以简历为线索展开的。如果你写上了自己没有参加过的项目,或者没有得过的奖,就要想好被问到相关问题时怎么回答。如果虚构内容,被查出的结果会是毁灭性的。
其次是排名证明,如果本学院没有模板,最好参照有模板的学校的样式仿造一个。还有推荐信。保研论坛上有个热门的话题便是找谁签推荐信比较靠谱。对此可以以我们学校为例,确实有“推荐信定乾坤”的情况发生,但是只是极个别情况。只有我们院的极个别老师和另外一所学校的老师经常有学术交流,因而推荐信起到了作用。一般来说,推荐信只要是副教授以上来签就行,找正教授并不会加分太多,因为审核夏令营材料的老师可能是行政人员。
走进夏令营
1.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夏令营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在2014年开展了全国巡回,这对了解岭南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宣讲会上,负责招生的老师表示,名次是一个占权重很高的评价指标,但这个指标是相对的,能否录取还涉及申请者本校的其他申请人,以及这个学校在全国范围内的认可度。宣讲会上,一名同学提问说如果因为原专业人数太少,导致自己虽然排名靠前但是百分比不够要求(比如专业不足10人,则第一名也不在10%以内)是否还能入选。老师非常直白地回答不能入选,因为为了保证客观, 筛选是由电脑进行的,不足百分数的简历会被直接刷掉。但后来我发现我们学校几乎投递简历的同学都过了初选,我也不意外地获得了机会,这可能和本科学校的实力、知名度等有关。既然人为预测的可能性很低,所以大家尽管努力投递, 不用妄自菲薄。
另外,岭南学院和中山大学的其他学院均将夏令营安排在八月中下旬,这是中山大学的政策,所以中山大学校内各专业的夏令营之间是有可能相互冲突的。希望同学们注意。
岭南学院夏令营在康乐园校区举办。第一天主要是报道、浏览校园。当晚迎来了第一个活动——夜游珠江。夜游珠江前是船上聚餐,这次聚餐也有老师参与,但几乎是和夏令营评选无关的老师,所涉及的环节也没有和考试相关的部分。所以大家可以稍稍放松一下,享受大战前的“片刻安宁”。第一天过后,便是各学科的说明会。今年各专业的录取概率和往年相近,但值得注意的是,金融专硕的录取人数大为缩减,几乎只有去年的一半。
开营仪式上有前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现岭南学院院长徐信忠教授讲话。几天夏令营中的主体是经济学、金融学和管理科学的讲座。注意讲座前的签到环节,如果漏掉的话可能影响成绩。这些讲座有的关于思维方法,有的涉及论文写作,都非常实用。讲座结束后有同学与老师交流的机会。
岭南学院的笔试安排在晚上进行,只有数学一科,包括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这张卷子考题的取材几乎都是课后题,并没有没见过的题型,难度也绝没有超过课本例题。值得注意的是,命题并没有按照由简到难的顺序,而是杂乱无章的。所以同学们答题时要注意先总览全卷。只要稍加复习,时间是非常充裕的。
岭南学院较为看重面试,面试安排在倒数第二天。每个人在抽取自己的号码后,排位靠后的同学就可以先行放松了。我抽到的号码大约下午才能被叫到, 为了放松心情,上午就出去逛了广州城。而我的室友则在面试前夜看了一晚的金融,第二天也没敢离开面试现场。最终我们两人都成功录取,可见面试只要找到自己的方法,都可以取得成功,大家不要抱有太重的得失心。
面试现场的第一道题是英语题,我被问到“自我介绍”,只需要把先前准备的内容说完就可以。需要注意的是,这一环节并不是走形式,在自我介绍中涉及的内容可能会在接下来的面试中被问到。老师问我为什么我的简历里没有体现自我介绍时说过的那些奖项。我感到奇怪,我随即明白是因为老师拿到的是网上提交的电子版简历,而我在提交时由于系统出错而有几项变成了空白(所以也提醒同学们,填写网上志愿时最好要填满,否则要对面试老师说明)。
在我解释之后,引起了老师对我学习经历的好奇心,我回答:“虽然我没有拿到过硬的奖学金,但我一直非常努力,而我的成绩每年都在上升,奖学金的等级也在提高,最后一学期我有希望拿到年级第一名(事后也确实拿到了)。”这种说法获得了在座老师的赞许。这时老师发现面试时间已经不够,但抽签答专业课问题的环节还没有进行,所以就以我的研究方向“互联网金融”问了一个问题,我当然可以自如地答上——这说明其实面试的各个环节也不是死板的,有时和老师聊得很开心甚至超过了预定时间,并非是坏事。
岭南学院的录取结果是在最后一天闭营仪式后以发榜的形式进行的,分别列出了录取名单和候选名单,会给每一位同学发录取函,并要求同学们按时回本校体检并寄回体检表。来回路费会提前发给学生,学生需要在回到家后将车票寄回学校。这种方式不仅给予同学方便,也体现岭南学院对同学们的信任。总的来说岭南学院的夏令营在对参营同学的服务上是非常贴心周到的。
回首岭南学院夏令营,我想到最多的不是得知录取时的如释重负,而是之前的忐忑,这些忐忑也许让我对夏令营更加虔诚,但也浪费了大量精力。当其他人专心复习夏令营,或者制作简历时,我常常因为严重的自我怀疑而没法集中精力。同时,这种自我怀疑也让我在投递简历时畏首畏尾,失掉了大量机会。好在结果是令人满意的,我衷心希望下一届有和我类似情况的同学能避免走我的弯路。
2. 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夏令营 人大统计学院第一年办夏令营,为了和“国际统计论坛”一起举办,选择了大三下学期还没结束的5月份。但此论坛是两年一届,因而下次夏令营不知道何时举办。
统计学院夏令营整体学术氛围非常浓,也很简约。整体只有三四天。第一天是报到和开营仪式,在会上领导介绍了学院的就业情况和学术培养方案。需要注意的是,从2014年开始这个夏令营可选的培养方式只有专硕、硕博两类了。
国际论坛上能见到如袁卫、洪永淼等诸多学术大牛和马建堂等统计局政要。除了听国际统计论坛的讲座之外,真正的考试安排在最后一天,并且在倒数第二天安排了一个“案例展示”,六人一组,拿到一个关于统计的趣味命题,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到解决方案并作展示,从结果来看这个展示对录取并没有什么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在面试中千万不要说假话,或者吹牛。 第二天上午的面试分为数学部分和专业课部分。专业课分精算、医学统计、一般学硕、专硕四种卷子。专硕这边考察的难度完全是经济类专业本科《统计学》的内容,不涉及复杂计算。数学考察数学分析和高等代数——这也是让很多非数学专业同学对统计学院望而却步的原因。的确,考完数学很多人都表示太难了。但事后说做得不好的同学很多都被录取了,我分析可能有:因为大家都觉得很难,所以做得差也没有关系;专硕对数学的要求比学硕低很多;数学分析很难,但高等代数和线性代数差别不大,所以金融类学生也能考好;虽然名义上笔试面试各占百分之五十,但笔试占录取总分的比例其实可能很低。
笔试结束后两小时左右面试就开始了。对英语的考察是面试,至少笔者经历的几个学院都是如此,汉青虽然有英语答题的环节,但从录取情况来看,对英语的考察基本上是走过场。只要能拿到保研资格,英语应该不构成威胁。统计学院面试时我被问到的英语问题是“Tell us sth. about yourself.”这个问题相信大家都有准备,我把先前想好的都说了,之后便再没涉及英语。当然也有的同学抽到其他问题,或者被追问。
其实只是通过这几分钟看看你的口语表达如何罢了,不需要紧张。面试的问题围绕简历和自我陈述展开。老师问了我上过的课程,答案并不让他满意——因为太多关于统计类的课我都没学过,整体上就是老师问什么我就老老实实地说自己不会,但肯定努力补好。只有一次把老师逗笑了:老师问我都用过什么统计软件,我提到SPSS画图很漂亮。“呵呵,真的很漂亮?”几个老师都笑了。
面试完我就感觉自己不可能通过了,因为大多数问题我都没回答上来。笔试也很糟糕。但幸运的是最终被录取了,我总结有如下几个原因,希望给大家在其他夏令营一些启示: 首先我是跨专业的,而且本科学的是比较热门的金融专业,来统计面试时问题答不上也是可以被原谅的,这可能也是跨专业同学的一个优势;其次我表现得比较真诚,所有不会的问题我都老老实实说了,而这个夏令营里面,想通过吹牛唬住老师的人还是看到很多的;再次,我的本科排名不算靠前,这反而成了优势,因为很多人会在真正录取时选择违约,但违约的前提是有更好的地方去,而我显然不太可能往更好的地方去,于是这也成了优势。 就这样,我和人大统计结下不解之缘。
感 悟
保研之前每个人都会搜集很多信息,包括我,但是日后我发现很多被广为传颂的信息和经验都是错误的,这些错误如果不是在实践中发现,很可能会造成不必要的错失。这些内容上文已经说过很多,不再赘述,希望大家不要迷信学长学姐的经验(也包括本文),一切以实践为准。
我参加了不止一个夏令营,但上面两个经历是印象比较深刻的,写在这里分享给大家。希望大家保研成功。
【编者的话】 从生疏跟随到身经百战,作者用自己的经历及反思给学弟学妹提供了一条最宝贵的经验:实践出真知,要敢于打破既定框架!在保研道路中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只要你敢想,敢拼,没有什么不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