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分享 | 因己制宜,恰当定位
对自己的合理定位,可以从专业成绩、课外经历、学术兴趣、意向城市和学校等方面入手。首先是学习成绩与专业排名,其次是英语水平,此外,最好能够有一段科研经历。但这些指标并不是绝对的。只要自己拥有鲜明的亮点,那么在保研的过程中,即便成绩不是数一数二,也会有相当的成功机率。2016年,某非985、211高校的一名学生虽然挂了两门课、没通过英语六级,最后也成功保送到浙江大学。当然,他有自己的特色:专业成绩班级第一,且有一篇SCI三区论文。另外一名学生,专业排名6/17,英语通过四级,最后也成功保送中国科学院。他的特色在于科研经历丰富,本科前三年都在实验室做研究,并且发表了4篇SCI论文,主持过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项目。
可见,保研过程中自身实力越强越好,但如果某方面有所欠缺,还可以从其他方面进行弥补。无论如何都不要轻言放弃。
本科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保送学校:浙江大学
保研过程中,确定专业和选择学校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问题。至于哪个为主,和高考选志愿差不多,要看自己抱着什么心态。个人认为,读研阶段专业更重要一些。
关于专业选择,多数情况下保研是保本科攻读的专业或相关专业,一般不主张跨专业甚至跨学科类别。以我个人为例,我最感兴趣的是国际政治和公共管理类,在咨询了我们院长后,他告诉我经济和管理是截然不同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也就是说如果我选择管理类专业,自己本科阶段的学习成果对于保研复试基本没多少帮助。
考虑到风险太大,自己又不想去考研,我毅然放弃了一直就很喜欢的管理类,选择了相对有优势的本科国贸专业。当然,如果能够选择自己喜欢且与本科专业相关度高的学科更好。
确定专业之后,学校选择就容易多了。我当时的做法是,把开设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学排行榜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前30强的高校名单从网上找出来,再把最近两年中国大学综合实力排行榜或研究生院排行榜找出来;兼顾我校以及我本科专业的实力,选择自己有可能达到的最高与最低目标,列出一份名单。
一般而言,如果你所在的学科在本校是很强的专业,甚至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就可以放心大胆一些;而对于来自影响力力较弱的专业的学生,选择外校时就要保守、小心一些,不可过分高估自己的实力。
某著名高校的老师曾经告诉我班同学,他们经济学院绝对不会招收我们的学生,如果你不了解这个情况,仅仅抱着满腔热情,只会徒劳无功;同样,像北大、复旦、南大等高风险的一流高校也是需要我们文科类学生小心的,毕竟双方学校没有什么联系,而且自己的本科专业在全国高校中的竞争力相对较弱,不占任何优势。
页:
[1]